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开创南宋版“文景之治”的君主,却想做偏安王朝的“汉武帝”

开创南宋版“文景之治”的君主,却想做偏安王朝的“汉武帝”

南宋的开创者 - 宋高宗作为宋朝寿命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唯四”寿命超过80岁的皇帝,在50多岁就选择了退休,做了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养子 - 宋孝宗赵昚(shèn)。

兜兜转转,180年后,皇位终于从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回到了宋太祖赵匡胤子孙的手里。这位身体里流淌着太祖血液的皇帝,一改宋高宗一朝摇尾乞怜之势,刚上台就“亮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岳飞平反。“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北伐刚开始时进展顺利,李显忠攻下灵璧,而邵宏渊却拿不下虹县。于是李显忠让灵璧的降卒去劝降,这才拿下虹县。拥有李显忠这样的神助攻,本来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没想到邵宏渊心胸狭窄,认为李显忠抢了自己的功劳,怀恨在心。

后来两人攻占宿州后,朝廷安排给李显忠的职位高于邵宏渊,导致他不但不配合李显忠的军事行动,还煽风点火让士兵逃离。最后留下李显忠死守孤城,不得不引兵撤退,错失了打击金军的最佳时机。而金军却紧追不舍,第二天在符离大败宋军。

符离之战虽然失败,但李显忠杀死了金国的河南副统,让金军意识到要吞下南宋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同意和解。这场战争“扑街”主要在于张浚团队管理不善,邵宏渊争风吃醋、为一己私欲而酿下大错;根本原因还是绍兴和议后“南宋不拿兵器”久矣,战友之间的默契度、团队协作精神早已“拉跨”。如果岳家军生活在20年后,北伐大业必定不负宋孝宗一片雄心,只可惜他们的时空错了位。

宋孝宗一次战败就“认怂”,凭什么认领“中兴之主”的称号?当我们对一个人寄予超高希望时,往往将这个人“神化”,容不得他出半点差错,恨不得这个人就是秦始皇再世、汉武帝的Plus版本。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宋孝宗这个人。

赵眘虽然是赵匡胤之后,但他的父亲只是嘉兴的一个县级地方官。6岁被选入宫中做了宋高宗的养子,当然不止他一个。在接下来的成长过程中,赵眘见证了岳飞如何策马扬鞭精忠报国、养父宋高宗如何不惜一切委曲求全、秦桧如何一手遮天打击异己......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心里就像一面面镜子,教会了他辨别是非、激浊扬清。

宋孝宗对宋高宗的尊重和爱戴也不是装出来的。在宋高宗退位那一天,他亲自护送高宗,连衣袖都打湿了;高宗当了太上皇以后,他一周要看望四次;高宗逝世后,他悲痛欲绝,三年后也学高宗退位,做起了太上皇。

所以,宋孝宗的经历是纯粹又复杂的。纯粹的是他小小年纪就以岳飞为偶像,立志收复中原;复杂的是他必须要在皇帝、权臣之间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他其实和汉武帝类似,即位之初面临巨大的难题,都希望能够改变国家懦弱的现状,可他又远远不如汉武帝好运,因为汉武帝接管的是一个历经四代帝王修复过的完整、富裕的国家,有足够的银子供他折腾。所以,我们不能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面临各种漏洞的宋孝宗。

宋孝宗在隆兴北伐失败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将重心从外战转到了内政。他在位期间,为了防止秦桧“一人做大”的情况再次出现,大大缩减了宰相的任期;后来又裁掉1000多名官员,并且严格限制“官二代”、“官三代”享受特权;经济上轻徭薄赋,如果遇上灾荒,老百姓还可以两三年内零利息“分期付税”;文化上,一改各个学派针锋相对、相互打压的作风,采取了兼容并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策略。在这种宽容的文化环境下,宋朝迎来了继宋仁宗以后再一次群星璀璨,出现了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朱熹等如雷贯耳的名人。

从这些层面来看,宋孝宗就是一个妥妥的“学霸”。即使在“北伐”这条路上撞了墙,换条赛道也能做出成绩。不过,宋孝宗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不忘初心”。他的“军事强国梦”从来没有中断过。宋孝宗曾在五年间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考虑到财政困局和边防危机同时存在,他推行了两全其美的“义兵制”,既增加了对外防御的兵力,也没耽误生产劳动,还节省了军事开支,南宋的军力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宋孝宗创造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康的“乾淳之治”,但南宋依然是一个没有地位和尊严、被金国骑在头上的偏安小国。宋朝的帝王陵寝还在金国的土地上,每次金使到来,堂堂皇帝都要起立接受国书。这些都被宋孝宗视为奇耻大辱。汉武帝尚有张骞、卫青、霍去病、李广为他驱逐匈奴,可找遍满朝文武,宋孝宗只有一个文官虞允文可依赖。

虞允文虽然只是一介文官,但他带领军队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他曾力反割地,还提出修改侮辱性条款,虽然最后遭到了金国拒绝,但他已经成了宋孝宗最后的精神支柱。虞允文后来出任四川,宋孝宗发密函催促他北伐。他虽然是坚定的北伐支持者,但绝不是战争投机分子和机会主义者,他需要充分的准备才能避免之前张浚犯下的错误。只是没想到,虞允文后来积劳成疾,任上病逝。在这之后,孝宗再也找不到一个北伐知音人......多少次一个人梦回汴京。

他去世后,因为没有完成北伐大业,因此无法得到“武”的庙号。更因为他时不时都在跟“主和派”唱反调,朝廷并不想特别彰显他的功劳,所以连“文”这样名副其实的庙号都没得到,最后只得了一个“孝”字。这位称首“南渡诸帝”的君主,大概只有对养父宋高宗的无限孝顺,才能在充满“起床气”的江南刷到一点存在感了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李显忠,北伐,宋孝宗,皇位,皇帝,文景之治,君主,邵宏渊,王朝,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赵眘,宋孝宗,邵宏渊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李显忠,北伐,宋孝宗,皇位,皇帝,文景之治,君主,邵宏渊,王朝,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赵眘,宋孝宗,邵宏渊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李显忠,北伐,宋孝宗,皇位,皇帝,文景之治,君主,邵宏渊,王朝,观点评论,宋高宗,李显忠,赵眘,宋孝宗,邵宏渊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