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李治懦弱的人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和他的父皇对比他确实显得暗淡不少,即使他利用封武则天为后,废王皇后为庶人夺回了皇权,继续推行贞观之治的政策,开创永徽之治让唐朝的经济和版图到达顶峰,但和他那早年征战四方,开创贞观之治被强大一方少数民族称为可汗的父皇确实逊色不少,但这样的比较是无意义的。
第二,就是因为武则天的称帝杀害太多李氏贵族,使国家经济政治陷入混乱。大家认为李治的懦弱才让武则天有机可乘,当然武则天称帝也是李治没想到的。其实这也不是因为李治的懦弱而是对武则天的信任而已,认为她会把权力还给李氏但她最后也确实还给了李氏虽然自己折腾了一下。所以总的来看他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明君。
第三,性格懦弱与传位的合理性是要分开来相对看的,相对李二,雉奴确实懦弱了很多,不然如果光是身体不好也不一定会把天下一不小心丢到武曌手里,长孙所出的三人中李承乾和李泰俩人一定程度上不省油得多,在这一基础上,题主的提问并没有原则上的问题,但是传位于雉奴的合理性也在后来的内政外交方面都得到了证明。所以懦弱归懦弱,传位依旧可以说是合理的。
所谓“终汉一朝”,在汉朝建立时,外戚一茬接一茬从未消失,因为中央始终无法有效地掌握地方,自古封建王朝就是皇权不下乡,汉朝的皇权更是渣的惊人,就是到郡而止,而且汉朝郡一级的地方长官太守由朝堂公推人选皇帝和大臣商量着来而不是中央直接任命,太守以下的官员呢,靠地方大儒和士族举荐,没有系统的培养人才,就没有可推荐的人选,所以任免谁都不算自己的人,皇权能长久有效的掌控地方吗?靠什么呢,靠和士族妥协联姻,外戚势力加上皇权霸占中枢。
总而言之,古代说唯名与器不可与人,士族才是生产资料的真正掌控者,皇权只是名与礼,大家互相合作才有了汉朝,东汉就更不行了,开朝皇帝刘秀直接是士族选的。那个时候,嫡子尽没,作为年岁最长的儿子,李恪成为立储候选人是很正常的事。从他的作为和高宗的荣宠来看,李恪是宗室贤王,堪与元景、道宗齐肩,本身并无争储举动。倒是太宗的欣赏和高宗的荣宠,害他遭到长孙无忌的构陷。不过作事后计,他一人身死,换来的却是家族兴旺,毕竟活着,此时不被长孙构陷,日后也会成为武后的绊脚石死了,子孙高居宰相之位,南唐奉为祖先追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