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这样一个从草根农民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一位统治者,虽然确实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但是在执政的过程中许多措施让我们不寒而栗,比如说著名的“胡蓝之狱”、“空印案”以及各项高压政策都让我们不寒而栗,朱元璋的性格与常人不同,这种性格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与他生长的环境有关
要了解朱元璋的性格就得分析他的成长环境。
朱元璋的父辈世代都是穷苦农民,家庭的负担可想而知。生逢乱世,公元1348年,一场瘟疫降到了他的身上,父母兄弟相继离世,16岁的朱元璋没有了护身之所。独自来到了皇觉寺出家,但是这里也不是他的容身之所,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朱元璋的性格应是在这段时间发生重大的转变,在《皇陵碑》中朱元璋用文字记述了他这段时间的心境。
《皇陵碑》中写道:魂悠悠而觅父母父母无有...身如蓬竹风而不止,心滚滚忽沸洋。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自强。
正是这样这样的成长环境,朱元璋的性格造成了影响,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加入了军队,投奔了郭子兴的队伍,很快受到了赏识,还娶了其义女,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猜忌,一度忍辱负重。
郭子兴病逝,朱元璋也从一个小将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大将军。经历了无数的逆境与艰辛下,朱元璋的内心变得无比坚毅,心理素质也变得比常人强大。
朱元璋的自卑心理
由于朱元璋生活环境是的艰辛,朱元璋的性格也就变得自尊心强,比常人敏感,自卑的心理也一直在他的心中的角落。直到他成长起来,一直到当了皇帝,这种性格特征也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朱元璋的内心自卑,在称帝之后,经常强调自己布衣的出身,但是别人谈及这类事。结果也就不寒而栗。因为自己走投无路之下曾经出家皇觉寺,所以在称帝之后非常忌惮别人提起自己的这段经历。
朱元璋妃子的兄弟和朱元璋喝酒,看到朱元璋的头发很少,就嘲笑朱元璋的头发少。在酒醒之后,发现自己触动了皇帝的龙颜,赶紧将自己的头发都剃掉,装疯卖傻,才勉强逃过了一命。
朱元璋在平时还非常忌讳身边的人提到有关秃头等与和尚有关的字眼,极力躲避自己的这段经历。为了防止别人在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朱元璋还专门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背地里见监视百姓官员的一言一行,就是害怕别人在背地里议论他。
朱元璋对自己的自卑还体现在自己的相貌上,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真面貌,朱元璋故意让画室将自己画的极丑无比,因此在后世就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像,一种是满脸麻子,一种则是慈眉善目
朱元璋的支配欲强
朱元璋对权利的迷恋、对旁人的支配欲,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在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是众人中的孩子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享受权利给他带来的满足感。小时就喜欢扮成皇帝,身边的小朋友对他下跪,高呼万岁。
像开国功臣徐达,不被朱元璋猜忌就是因为徐达对其绝对的服从。徐达每次受命出征,每次打仗回来都会先将兵符交给朱元璋,这就是朱元璋不会产生疑心,对其信任。
朱元璋的支配欲,不仅体现在当朝,对后世子孙还专门设计了《皇明祖训》。渴望将自己的控制欲延续到自己的后世子孙身上,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思来行事,并且一代代的相传。
为了控制人民的视线合,朱元璋还将《孟子》书中的一些内容在多处进行了删减,尤其是不让老百姓说对皇帝的坏话以及反抗的事情,删掉这些内容就是为了为了满足朱元璋极强的支配欲,以便于控制人民的思想。
朱元璋的性格极其残忍
朱元璋的性格残暴的一面在他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来。在他即位之后,这样的性格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并不像宋太祖那样只是杯酒释兵权,为了防止将领的权利过大,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兵权剥夺。跟随他作战的将领很多,但是极少最后得到善终的。根据资料记载,因为受到朱元璋猜疑而受到牵连的人数多达十几万。
朱元璋在即位之后,为了防止身边的官员和老百姓犯法,制定了严峻的刑法来控制人民。虽然这样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员们贪赃枉法,但是朱元璋对于触犯他所制定的法律更是严惩。
为了将自己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朱元璋相继将丞相这一职位废除。制造著名的胡蓝之狱,这场案件中,受到牵连的人不计其数,延续了很多年。在20年中,朱元璋残忍的杀害的大概十几万人,其中大多数是无辜之人。
以至于当时的官员们每次上朝就已经将自己遗书写好,和家人生死诀别,廷杖制度就是他发明的,从前“刑不上士大夫”的制度从此被彻底打破。
当然,虽然因为朱元璋的个人性格,导致明朝在建国之初蒙上了一层灰色,但是总而言之还是一位有成的君王,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性格正是朱元璋与普通帝王不同的生长环境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皇陵碑》
《朱元璋传》
《明史》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