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相当快,人工智能一定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影响。以下是边肖为您整理的人工智能包括哪些能力,供大家阅读!
而李世石和AlphaGo之间的“人机围棋大战”让人工智能一下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在这场比赛开始前,大部分人都坚信人会战胜机器,但最终阿尔法狗获胜的结果,却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事实上,虽然现在说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还为时过早,但在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提升、互联网飞速发展、云计算全面兴起的今天,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突破,并在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换句话说,目前我们青睐或期待的便捷应用和服务背后,其实是有人工智能的影子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已经在我们周围的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汽车
虽然没有人类的情感,但这并不妨碍人工智能为我们分享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开车。
很多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是汽车工业和人工智能的缩影。日常生活中,直觉和驾驶经验让人觉得无人驾驶不可思议。但是,如果我们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待无人驾驶汽车,把它看成一个轮式智能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凭借探测器作为“精准的眼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作为“智能果断的大脑”,可以实现快速移动,那么就不难理解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了。
谷歌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的结合,帮助智能汽车控制决策,在无人驾驶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可以在没有人类帮助的情况下启动、驱动、停止等动作。开车最重要的是观察路况,根据各种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看穿”了什么?据报道,谷歌的测试车辆配备了摄像头、雷达传感器、激光测距仪和其他智能设备。通过复杂的计算,可以识别各种障碍物并合理避开。在定位、导航等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无人驾驶汽车按照设定的路线行驶,不会迷路。目前,谷歌汽车正在美国加州、内华达州等地进行测试。据说里程达到了几十万公里。在内华达州,无人驾驶汽车甚至已经获得了合法牌照。
不仅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对自动驾驶感兴趣,奥迪、奔驰、福特、丰田、起亚等国际汽车巨头都发布了自动驾驶的新车型或关键技术。其中,奔驰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E200和E300,并表示将在两年内推出,而现代起亚表示,计划在2018年前投资20亿美元开发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技术。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享受到自动驾驶的乐趣了!
“认识你”房间
智能家居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现在引入人工智能,有深度学习算法的房子会越来越“懂你”;你住的房子会在你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的时候自动拉上窗帘;如果房子推测你晚上需要起床喝水,它会自动打开夜灯;它还会知道,当你周末和朋友开了一个好玩的派对,第二天筋疲力尽的时候需要晚起,所以它会晚点拉开窗帘…
客观来说,目前的智能家居应用还主要停留在自动控制的层面。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终端远程或近距离控制家中所有联网的终端。随着人工智能的到来,房子成了你的贴心“保姆”,为你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你完全不用“发号施令”。其实这不是想象,而是正在变成现实。一家名为Brain of Things的初创公司最近宣布,他们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造三座公寓式的“机器人之家”。“机器人之家”充满了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而服务器不仅收集数据,还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理解和学习居民的喜好,最终建立居民的行为模型,并适时对房间内的联网设备发出指令,如空调、电视、窗帘、热水器、灯具等。
能学习的房子,将来可能本身就是一个“机器人”。正如Brain of Things的创始人Aisutosh Seksina所说:“(住户)在看电影、睡觉或做任何事情,房子都知道。他们在房子里走来走去,房子可以跟踪他们的行动,知道很多事情。”
“机器人房子”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自然会提升房子的价值。据悉,与普通公寓相比,“机器人屋”的月租金增加了125美元,房屋居住者每月还要额外支付30美元的安装和维护费用。
隐形“翻译”
AlphaGo战胜李世石是基于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这种技术利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神经网络,从而预测新的数据。谷歌的很多产品,比如地图、照片、邮箱等。已经开始使用这项技术来提升用户体验。根据最新消息,Google Translate也将引入这项技术。有理由相信,具有深度学习技术的机器翻译软件有望达到人工翻译的水平。
一直以来,掌握语言系统是人类成为高等生物的重要技能。虽然有各种翻译软件,但是翻译效果还是很有限,还经常闹出一些笑话。尤其是“全文翻译”功能,不要说准确率能不能达到100%。很多时候离开了具体的语境,翻译出来的内容简直就是“荒谬”。
谷歌翻译在一些功能上尝试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比如摄像头即时取词翻译,相当于同声传译。
谷歌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他们将把深度学习整合到谷歌翻译中。“具体来说,就是将谷歌大脑整合到谷歌翻译中。我认为未来我们将能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突破。”深度学习技术的融入将大大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基于神经网络的翻译将使其更加准确。
在国内,百度也发布了基于融合统计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在线翻译系统。在海量计算机模拟神经元的帮助下,系统模仿人脑“理解语言,生成翻译”。这种翻译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译文通顺,更符合语法规范,易于理解。有趣的是,这个系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很强的大脑,而是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双语句子,逐渐提高翻译水平。百度挖掘了大量双语句子作为系统化的“教材”。看来人工智能也要“从娃娃抓起”。
书写机器人
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恐惧也出现在新闻业。近日,韩国《金融新闻》编辑部正式推出人工智能记者。据悉,每天股市收盘时,这位聪明的记者可以根据韩国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在短短0.3秒内写出一篇关于股市的新闻报道。对于这样的文章,超过一半的读者表示,他们无法分辨这是人类还是机器人写的。
事实上,机器人写作早已被一些新闻机构所采用。2015年8月,《纽约时报》数字部科学团队研发出机器人Blossomblot。《纽约时报》在财经季和体育比赛报道中使用了机器人写稿,大大减少了人工编辑的劳动。此外,Blossomblot可以基于社交网络筛选大量文章,判断哪些内容更具有社交推广效果,帮助编辑选择适合推送的文章和图片集。
2015年9月,腾讯财经推出Dreamwriter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一分钟完成其编辑生涯的第一篇报道。随后,新华社还推出了写作机器人“快笔小新”。“快比肖鑫”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中国证券报,主要完成体育赛事相关的中英文稿件和财经资讯稿件。
写作机器人不仅写作速度快、成本低,还大大节省了编辑记者的劳动。但结果是,记者和编辑会失业。对此,已经采用了写稿机器人的媒体表示,写稿机器人是用来把记者和编辑从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做调查分析,向深度记者转型,把机器能做的事情交给机器,让人们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千里眼”和“千里眼”
千里眼和千里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自己进化出这种“超能力”,但人工智能可以,也许用不了多久。
据报道,谷歌开发了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系统PlaNet,它可以快速识别照片的拍摄地点。
这个人工智能也是基于深度学习系统。该系统已经学习了超过9000万张带有地理位置标签的照片,从而可以基于记忆库进行位置识别。原则上,系统将照片分解成像素,并将这些像素与内存中的信息进行比较。
在测试中,PlaNet识别了230万张照片,识别照片拍摄地大陆的准确率为48%,确认照片拍摄地国家的准确率为28.4%。从数字上看并不奇怪,但据统计,PlaNet的表现已经略好于人类,人脑的记忆容量有限,但PlaNet的能力仍有提升空间。
李彦宏曾断言,“未来5到10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前是学术讨论,以后会逐渐进入商用。”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在大力发力,其中在语音识别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百度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百度的语音识别率已经达到95%。如果识别率能达到99%,实际场景下的用户体验会和95%有很大差别。
百度的语音识别可以将输入的音频信号解码成自然语言。这种识别不是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匹配,而是可以理解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这种人工智能依靠深度学习技术对语法、语义和上下文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利用大数据进行验证。
基于高级语音识别的百度语音搜索,还集语义理解、多轮理解、信息匹配、语言生成、语音合成、情感表达于一体,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初级的沟通能力。而且,如果有几句话没有理解清楚,百度语音搜索可以“猜”出用户的本意,并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行补充,因此可以说具有“类人”的智慧。
绘画创作
人是会画画的,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会画画是必然的。
前不久,一场特殊的画作拍卖引起了业内的关注。在这次拍卖会上,10位艺术家的29幅画作亮相,筹集了1万多美元。其实这场拍卖无论是从画作数量还是拍卖金额来看都太普通了,但与其他拍卖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画作都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创作出来的。
2015年,谷歌推出了可以创作画作的开源人工智能算法;DeepDream一经推出就吸引了程序员和艺术家的关注。从工作原理看,“深梦”有多层数据网络。在输入一张照片后,用户可以选择其中一层数据网络来重复或变形图像。虽然有评论认为《深梦》的画风偏向野兽派,画中出现了狗眼等元素,但作为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除了谷歌,一些公司也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绘画中的应用。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让人工智能系统学习梵高、莫奈等世界著名画家的绘画风格,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世界名画”。其实这是为了让人工智能系统具备高感知质量的绘画模仿能力。这个系统采用了神经表征分离重组和任意图像风格的内容,为艺术图像的神经创造提供了算法。同时,人工智能可以理解人类创造的艺术图像,并通过在光学性能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之间比较生物视觉进行模仿。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人们只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创作出世界名画,那么每个人都将成为画家,但收藏界估计也是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