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问答 天舟一号直播发射全程视频

天舟一号直播发射全程视频

天舟一号将于2017年4月下旬发射。天舟一号将由长征七号远程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很多人问天舟一号是否载人。周1号是一艘没有船员的货船。以下是边肖与你分享的关于天舟一号现场发射的整个视频。如果错过了现场视频,可以观看天舟一号高清完整版的回放和重播下载。我们来看看天舟一号的发射过程!

周1号货船简介

周一号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货运飞船,也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周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在轨加注推进剂、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神舟一号任务是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收官之战。

周一号是一艘两舱全密封货船,由货舱和推进舱组成。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约13吨,展开后太阳能电池板最大宽度14.9米,物资运输能力约6.5吨,推进剂补充能力约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

周一号预计将于2017年4月下旬由长征七号远程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周-1直播发射全视频高清完整版视频回放回放下载

神舟一号还没开始发射,那么边肖会及时跟踪,欢迎收藏!

周-1飞行计划

周一号货运飞船预计将于2017年4月20日左右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使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

按照计划,天舟一号在发射入轨两天后,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的首次交会对接。之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组合体将在轨飞行2个月。完成三次在轨推进剂补加试验,检验货运飞船对组合体的控制能力。这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第二次对接。

飞行试验结束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将独立飞行3个月。在此期间,“天舟一号”将主要完成其搭载的空间科学实验。在这三个月结束时,“天舟一号”将不得不与天宫二号进行最后一次对接,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需要两个航天器在大约6个小时内对接。

在此期间,天舟一号的工作时间将达到半年左右。完成预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被控制脱轨,坠落到预定安全海域。

周1号的结构特征

尺寸结构

周一号货船由直径3.35米的货舱和直径2.8米的推进舱组成。

货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和电力。推进舱两侧各有三块太阳能电池板,尾部安装了四个变轨用的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态控制发动机。

周-1号货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向上载货能力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承载能力

周一号货运飞船在近地轨道的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M (2.5吨)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II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航天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向下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重比是所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船船体本身质量的比值。天舟一号货船的载重比高达48%,高于日本和欧洲的货船。

三维数字设计

周1号货船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

建立的全三维仿真分析与协同设计模型已取得成果,并在其他航天器设计领域得到推广。

在轨推进剂补充

周一号推进剂的补加量在2吨左右。它有两个独立设计的推进剂贮箱,不仅为天宫二号携带一箱推进剂,而且还有一个

货船的设计是3到5天完成对接,因为没人着急,多绕几圈可以省下姿态调整所需的燃料。节省的燃油越多,可以用于补给的燃油就越多。

过去,无人和载人飞船的对接机构主要是电路连接。为了补充燃料,增加了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液体连接,推进剂和氧化剂分别有不同的接口。加油有30多步,地面操作非常复杂。

快速交会对接

周一号将进行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全程仅需4至6圈即可完成。这项技术成熟后可以用于对接载人飞船。

运载设备

神舟一号上共有40件设备,将进行13项太空实验。设备可以安装在货仓内部,也可以悬挂在船体外部,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试验的要求。

主要应用

周货运飞船旨在为宇航员提供推进剂、空气、饮料和食物,以及维护空间实验室和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使用寿命。

发射后,货运飞船将与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自动交会对接。为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自动补充推进剂和空气。饮用水、食物和其他器具和设备需要由驻扎在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的宇航员从货船运送到空间站。同时,货运飞船还可以充当空间站的“垃圾桶”。航天员取出货运飞船携带的物品后,就可以将站内丢弃的物品运送到货运飞船上。气闸关闭后,货运飞船离开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废物与货运飞船一起在大气中燃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天舟一号直播发射全程视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天舟一号直播发射全程视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天舟一号直播发射全程视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