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等宋元诗人为啥都喜欢陶渊明?其实他们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播报文章
转载 以史为鉴
2022-12-25 12:19
河北
作家,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已关注
中国的古代诗词都是遣词造句,千辛万苦“推敲”得来,因此每一首流传下来的名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名句。
但是你可见过,古代诗人一首诗开篇就直呼“我爱陶渊明”这样的大白话诗句?而且不是一次两次,是很多次。
本期 @以史为鉴 就跟大家聊聊宋元时期的诗人为啥都这么喜欢陶渊明!
宋代曾经写出千古名篇《资治通鉴》的大文豪司马光,曾经写过一首《独乐园七题·见山台》的五言诗,其中第一句就是“吾爱陶渊明”。
宋代诗人郭祥正在读了陶渊明的传记后,也忍不住写下两首关于陶渊明的诗词,其中一首在开篇第一句也直接写道:“我爱陶渊明,超然遗世想”
元末明初的诗人周致尧也写过一首《怀古》诗,里面也直接说:“我爱陶渊明,所居惟种柳。”
那么宋元时期的诗人为啥都这么喜欢陶渊明,还喜欢直接在诗词开篇高呼“我爱陶渊明”呢?
其实陶渊明在他所处的时代一直是被忽视的存在,陶渊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仕或者不愿出仕,干脆把自己投身入田园山水之间,开创了田园派的诗词。
但是陶渊明的诗在南朝时期一直备受冷遇,当时文人、官方都瞧不上这种作品,甚至连《世说新语》这样记录当时名人故事的小品文中都没有陶渊明的故事。
当时著名的诗词评论作品集《诗品》,评论古今无数诗人优劣,但是只给了陶渊明一个中品的评价,就这有人还说是拔高了。
只有南朝时期的昭明太子萧统在编纂《文选》时,才对陶渊明进行了推崇,这也开启了唐宋时期陶渊明的热潮。
到了宋元时期,当时的局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强盛的唐朝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中原文人面临的是割据一隅不思进取的中原王朝和虎视眈眈的异族入侵。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许多人有心杀贼可惜进不了政治中枢,于是走上了隐居的道路。而陶渊明正是隐居文人的代表。
所以在宋元时期,许多文人都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词,喜欢上了陶渊明的隐居,并不是说他们真的喜欢隐居山林不去出仕,而是时代大势逼迫这些人,如果不想投靠异族,还想保持气节,那么就不得不效仿陶渊明隐居山林,不得不喜欢陶渊明,以他为精神寄托。
比如在元代诗词中,陶渊明和诸葛亮是经常并列出现的一对名人。其实在我们看来,陶渊明隐世,诸葛亮出世,而且诸葛亮从各个方面都要比陶渊明有名有成绩,为啥元代文人会把这两人并列为固定搭配呢?
图注:明末画家陈洪绶所绘的诸葛亮和陶渊明相对弹琴
其实这就是元代文人心中的矛盾所在,他们想像诸葛亮一样寻找明主出仕救国,但是时局无奈,又只能选择像陶渊明一样隐居避世。
宋元之交时期的诗人谢枋得的诗词就是典型,他的诗中有很多:“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靖节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使人悲。”这样把诸葛亮和陶渊明并列相提的名句。
谢枋得等人认为孔明在隆中高卧的时候,和陶渊明隐居田园是一回事,只不过诸葛亮后来得了天命,有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三顾茅庐,这才创下了赫赫大名。
而陶渊明则是虽然有卧龙的才华,也有平定天下的想法,但可惜终归没有天命明主,最后只能老终于田园。
但是无论怎样,陶渊明和诸葛亮都是“不事二主”、“不仕二朝”的忠义典范,是宋元时期文人心目中的一杆旗帜。
甚至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著名宰相文天祥都多次表达过效仿陶渊明隐居的思想。“世无徐庶不如卧,见到渊明便合归。”
只不过历史没有给文天祥、谢枋得们效仿陶渊明,隐居田园的机会。
谢枋得曾经亲自举兵抗元,失败后拒绝蒙元朝廷征召最后绝食而死,也体现了自己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更是宁死不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气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