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车盖亭诗案”后,苏轼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救大宋,可惜没被采纳

“车盖亭诗案”后,苏轼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救大宋,可惜没被采纳

蔡确像。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四月,新任杭州知州苏轼,突然听到满朝廷都在议论“车盖亭诗案”,凭着对文字狱的极端敏感,他马上上奏皇太后高滔滔和皇上宋哲宗,提出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建议。如果这个建议被采纳,整个大宋的国运或许就是另一个走向。

与乌台诗案一样,车盖亭诗案也是新旧两党政治斗争的产物。

元祐二年二月,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领袖、前宰相蔡确贬为安州知州。次年6月,蔡确走出了被贬的抑郁,开始游览当地名胜。在车盖亭,他一连创了十首绝句。诗写得不错,情景交融,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甚至喜悦。

当时,安州的邻地汉阳军的一把手是吴处厚。此人与蔡确有私仇。简单来说,蔡确当宰相时,吴处厚拼命拍蔡宰相马屁,却没有得到回应。吴处厚于是怀恨在心。

蔡确的车盖亭十绝句创作出台几个月后,吴处厚读到了这批作品。一直在挖蔡确黑材料的吴某,得到诗作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道是这么写的:“矫矫名臣郝甑山,忠言直节上元间。钓台芜没知何处,叹息思公俯碧湾。” 诗中说到的郝甑山,是安州人,唐高宗上元年间的名臣。唐高宗曾想让位给皇后武则天,郝甑山强烈反对。吴处厚愣是从鸡蛋里挑出了恐龙骨头:这是一批反诗!吴处厚赶紧把这批诗作上报朝廷,并解释说,蔡某人妄图以武则天称帝,来讽刺高太后垂帘听政,其心可诛,其人该杀。

四月初五,吴处厚的黑材料送达朝廷,旧党如获至宝,立即开轮番弹劾蔡确,指责他“讥讪”“指斥乘舆,犯大不敬”。高太后拿到吴处厚的举报信,起初还让蔡确自己解释。但随着反对和支持蔡确的两派人越吵越凶,高太后也越来越拿不定主意。

眼看整个朝廷都为此事吵成了一锅粥,思来想去,四月十一日,苏轼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迅速给皇太后和皇帝上书。

苏轼首先分析了太后和皇帝面临的两难困境:如果不严惩蔡确,天下人会认为皇太后遭此诬陷而皇帝不太在乎,是为不孝:如果严惩蔡确,天下人会认为皇太后不能容忍小人谤怨,是心胸狭窄。为了一举解决这两个问题,苏轼建议:由皇帝降下敕令,深追蔡确之罪;然后由皇太后出手诏,说自己平时老是希望纳谏,现在如果追究蔡确过错,恐怕天下再无敢直言之人,何况这些上交来的诗,未必真是蔡确所作,因此一切不予追究。

苏轼这番建议,照顾到了太后、皇上、蔡确甚至天下舆论等各方面的面子,看起来的确是完美的解决方案。可惜,政治不仅仅只是利益平衡,更多的时候,政治只看得势一方的需要。现在,掌权得势的是旧党,他们需要彻底消峭新党的势力,蔡确恰好是一个突破口,他们怎肯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同时,因为蔡确曾宣称自己有扶持哲宗继位之功,高太后一直对他怀恨在心。

于是,蔡确诬陷太后的罪名成立。五月十八日,蔡确被贬往新州。此后,60多名新党成员相继被贬,新党几乎被一网打尽。

三年后,蔡确后来客死贬所。又八个月之后,高太后去世,朝廷大权重又落回新党手中。于是,旧党又受到新党更严厉的清算。大宋从此陷于党争。新旧两党只问立场,不问对错,抓住机会就把对方往死里整。宋朝再也没有缓过气来,直到北宋灭亡。

政治玩的就是人性。苏轼以自己的单纯,提出了一个不掺杂人性的解决方案,当然不会被采用。但反过来看,如果苏轼的方案当时被采纳了,大宋的命运会不会被改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天下人,政治,解决方案,皇太后,朝廷,皇帝,高太后,吴处厚,苏轼,蔡确,消息资讯,郝甑山,新党,高太后,吴处厚,苏轼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天下人,政治,解决方案,皇太后,朝廷,皇帝,高太后,吴处厚,苏轼,蔡确,消息资讯,郝甑山,新党,高太后,吴处厚,苏轼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天下人,政治,解决方案,皇太后,朝廷,皇帝,高太后,吴处厚,苏轼,蔡确,消息资讯,郝甑山,新党,高太后,吴处厚,苏轼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