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君王,朱元璋算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他从一个地主家的放牛工,到红巾起义军的领袖,再到一统天下的君王。开局一手烂牌却赢到最后,其中的经历可谓是精彩至极。
朱元璋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缔造者,是何等老谋深算。可是朱元璋晚年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糊涂。
他虽是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了长子朱标一脉继承大统,却还是秘密地下了一道暗旨。
四年之后,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登上皇位后发现了这道父皇留下的遗旨。朱元璋留下的这道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能让不惜背上篡夺皇位骂名的朱棣放声痛哭?
下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朱家这几位父子之间的爱恨情仇吧。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濠州钟离人。按照元朝的规定,处于社会底层的汉人是不能起名字的,向老朱家这样的农户更是没有什么文化。于是按照父姓加字辈加排行,随便起一个代号罢了。
这就是朱元璋“朱重八”名字的由来。
朱重八出身贫寒,早年他是给地主家的放牛的长工。后来濠州连年的自然灾害让朱重八家破人亡,最后孑然一身的朱重八为了活下去,入了皇觉寺,当起了和尚,仅仅只是为了一口饭。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势力揭竿而起,再一次被逼无奈的朱重八应了好友汤和的邀请,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队伍。
郭子兴甚是欣赏精明能干,有勇有谋的朱重八,委以重任并且将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了他,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也就在这一年,朱重八就此正式改名为“朱元璋”。
在此后的内争外斗中,朱元璋获得了更多民心支持。郭子兴害怕势力逐渐膨胀的朱元璋,于是开始对他离心。
又一次深陷无奈的朱元璋才意识到,要想在这乱世获得安宁,必须自己掌握权利,这就坚定了他要自己“创业”的决心。
于是朱元璋带着红巾军中几位骨干人物离开了濠州,开始招兵买马,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队伍。
经过多年辗转发侧,朱元璋这支队伍先是消灭了多地揭竿而起的割据势力,进而彻底覆灭了元朝残存的统治势力。
在1368年,中华大地再次迎来了汉人政权的大一统王朝——明朝。朱元璋自此成为明太祖。
皇孙朱允炆继位
王朝建立初期往往都是百废待兴的局面,朱元璋作为一个农民阶级出身的君王,深知农业对于立国的重要性,于是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治国如此有方的朱元璋却在立储问题上失误了。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其中属于嫡出马皇后所生的就有5位,其中被人熟知的就有太子朱标和燕王朱棣。
朱元璋还是义无反顾地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除了受嫡长子继承的宗法观念影响外,还有一点就是朱元璋珍重与马皇后的伉俪情深。所以选择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作为储君。
朱元璋也很是喜欢朱标,但是苍天又一次和朱元璋开了玩笑。立为太子的朱标在兼任监国的时候,意外病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叫人如何承受!
可是大明王朝不可后继无人,朱元璋把他其他的儿子轮番打量了一遍,最后竟然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将其立为太孙。
朱元璋的这一举动,看似合理,其实也为日后燕王朱棣的造反埋下了伏笔。前面说到,宗法制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朱标于情于理都是宜承大统之人选。
可是朱允炆却不是这样,他不是朱标的长子也不是嫡子。朱元璋仍要将皇位继承给他,这就惹得几位在地方俯首称臣的“藩王叔叔”有所不满了。
于是在明太祖朱元璋驾鹤西去后,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祸事的种子就此埋下
燕王朱棣造反
朱允炆即位后,朱棣仍然被封为燕王驻守该地。当时这些地方割据势力,已经有相当大的自治权。
建文帝担心明朝重蹈汉初“七国之乱”的覆辙。于是开始削藩,旨在将几位藩王宗亲废为庶人。
在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下,湘王朱柏在烈火中自尽,其他的藩王皆治罪沦废为庶人。这一举动彻底惹怒了朱棣。自己也是在先帝和创业初期亲自带兵作战,才逐渐稳定了明朝的局面。
即便这样,在继承人问题上,明太祖也是丝毫没有考虑过朱棣,只是让他做一个区区的藩王。
朱棣本来就心有不甘,如果非要讲究宗法继承,大哥朱标立为太子就算了。朱标死后为何不能从这些嫡出皇子中再立太子?为何要选一个言不正名不顺的朱允炆为太孙。
现在太孙登基,还要众藩王无过的情况下强行削藩巩固皇权,将陪伴先帝出生入死的皇室宗亲废为庶人。这是彻底触动了朱棣的根本利益。
而且朱棣是朱元璋几个皇子中最有才略的,对皇位也透露过觊觎之心,这无疑让朱允炆更加忌惮他的这位燕王叔叔。
所以一旦朱棣落入朱允炆之手,废为庶人也是幸运了,搞不好落得和湘王一样的下场!
于是当削藩之势轮到朱棣时,朱棣誓死反抗。提出“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随即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这一对皇家叔侄之间便展开了长达三年之久的对抗。
处世不深的侄子终究难敌老谋深算的叔叔,最终在1402年,朱允炆兵败,朱棣篡夺侄子皇位,定永乐为年号,史称明成祖。
朱元璋的遗旨
就在朱棣攻破南京城打败朱允炆的武装势力后,却意外在宫殿中找到了早年朱元璋立下的一道遗旨。
原来朱元璋早就意识到自己的四子朱棣不会甘心做一个藩王,迟早有一天会带兵造反。到时候,希望驻城的士兵不要过于为难朱棣,让他带兵进入。
这一道圣旨让朱棣看后顿时泪流满面。按照朱元璋杀伐果断的性格,他如果认定朱棣断送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绝对不会手软,肯定在他活着的时候早早把朱棣削藩废封。
可是明太祖却没有这么做,这说明朱元璋内心也是认可朱棣有帝王之相的,可是为什么他始终没有立朱棣为太子呢?
或许是朱元璋接连丧妻丧子,长期沉浸在悲痛之中而感情用事立了朱允炆为皇孙。又或许朱元璋晚年意识到自己的谬误,同时又十分担心朱允炆以后的处境。
手心手背都是肉,于是立下遗旨,自己默认朱棣的造反,也意在告诉朱棣不要对朱允炆赶尽杀绝。
所以最终朱允炆的下落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根据《明史》记载,朱允炆在城破之后葬身火海,朱棣厚葬。可是史书中并未记载建文皇帝的陵墓所在,民间和野史对于朱允炆的结局也说法不一。
这一做法可彻底害惨了朱棣。明明自己有能力也有希望继承大统,可是朱元璋出于感情却没有选择他。后来即便明成祖朱棣一生战功赫赫,治国有方,开创了永乐盛世,终究还是背负了篡位夺权,得国不正的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