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真实历史上,李世民在登基后到底是如何对待秦琼的?

真实历史上,李世民在登基后到底是如何对待秦琼的?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待秦琼着实不咋地,甚至可以用“刻薄”来形容。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而一帮“从龙之臣”也因此个个得到封赏,而秦琼秦叔宝,同样也在被封赏之列。

只不过,同样是封赏,而秦琼所得到的,与他曾经的功劳,以及为李唐做出的贡献相比起来,却极不匹配。

换而言之,李世民在对于封赏秦琼这件事上,颇有点“刻薄”的意味。

具体都“刻薄”在哪里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官职上的“刻薄”。

史料记载,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被授予了左武卫大将军一职,当然,这个职位在当时来说,还算不错,属于是正三品的武官,同时还是十二卫大将军之一。

但问题是,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秦琼去世,中间长达十二年的时间里,秦琼的官职始终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这个左武卫大将军,是秦琼人生中最高的官职。

如果大家都是这样,那倒没什么可说的,但问题是,当初被李世民所封赏的其他功臣,那官职可一直都有提升。

比如尉迟恭,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不仅被授予右武侯大将军,同时还被授吴国公爵位,之后,又在贞观三年,以及贞观六年,分别出任襄州都督和同州刺史这两个地方实职。

另外还有,在贞观十一年,李世民又诏令册封功臣为世袭刺史,尉迟恭再次被授为宣州刺史,并改封为鄂国公。

而到了贞观十七年,尉迟恭提出要回家养老,李世民又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这个至高荣誉头衔。

如果说尉迟恭不断升官,是因为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出了大力的话,那么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也就是李勣。

李勣也就是徐世勣,他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拜为并州都督,而在之后,便开启了他火箭般的升职之旅。

先是在贞观三年,被委任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出击突厥,之后又在贞观七年,拜金紫光禄大夫,到了贞观十一年再获升迁,这次被封为英国公,加世袭蕲州刺史。

这还是李勣在贞观初中期的升迁记录,再往后,他的官职可以说是没几年就变化一次,到了李世民去世之际,他已经担任中枢部门的太常卿以及太子詹事等职务。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总之就是,当初在李世民登基后的一帮功臣,之后要么升官,要么被重用,基本上都没闲着。

但秦琼从李世民登基开始,便保持着左武卫大将军一职始终没变,一直到死。

并且,秦琼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淡出了众人的视线,换而言之,就是再也没有参与过贞观年间的大事件。

说得简单点,就是不再受到重视,更没有再继续受到重用了。

其次,食邑上的“刻薄”

在玄武门之变的一帮功臣之中,秦琼受封的食邑,是最低也最少的,有多少呢?答案是只有区区七百户。

所谓食邑,简单来说就是古代君主,赏赐给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这其中,不仅包括田产,还包括在此土地上的劳动者。

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受封者所受封的食邑,是他的“永久性工资”,而受封多少户,就等同于受到多少户来供养自己。

因此,食邑越多,自然越代表受到君王重视。

当然,秦琼七百户的食邑看起来也算不错,但要是和其他人去对比,那就差了不少,比如前文提到的尉迟恭,他的食邑为一千三百户。

不仅如此,史料记载,当时李世民还下令,将齐王李元吉府中的所有钱财器物,甚至连同整个府邸,都赏给了尉迟恭。

另外像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食邑同样也是一千三百户。

再者,像在玄武门之变中,没怎么出现的李勣,其在之后被李世民所封赏的食邑,也达到了九百户。

因此,这么一对比下来,秦琼的食邑,确实不多。

而最“刻薄”的第三点,就是凌烟阁的排名

众所周知,凌烟阁是李世民为表彰对大唐建立的功臣,所立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这其中,共有二十四个人入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在这二十四个功臣的排名之中,秦琼位列最末,也就是最后一名。

要知道,在凌烟阁的功臣里,论建立的功勋,确实是有比秦琼高的,但也有几个是比秦琼低的,更有几个,在历史上的知名度,远不如秦琼的。

虽说李世民说过,凌烟阁功臣的座次以及排名,并不是按照功劳大小而排位,但偏偏是把秦琼搁在最后一名,这明显就有点说不过去。

另外,就算按照李世民所说,排名不以功劳大小,而是以最高官职为参照标准,但秦琼的官职在前面也已经说过,确实就是比其他人低不少。

还有,如果按照死后追赠的官职来考量的话,秦琼依旧没其他人的官职高。

比如排名前几位的像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二人在死后,一个被追赠太尉,一个则被追赠为司空。

而秦琼死后,仅仅是被追赠为徐州都督。

即便是按照死后的官职来进行凌烟阁的排名的话,秦琼照样不如别人,总之就是,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秦琼确实遭到了李世民的“冷淡处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从这三点就可以看出,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一直到秦琼去世,他都不怎么“待见”秦琼,也正因为如此,秦琼才会在贞观年间如同消失了一般,极少出现在史书中之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李世民会这么对待秦琼呢?秦琼又做了什么,导致在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坐“冷板凳”呢?

实际上,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当初秦琼刚投奔李唐集团说起。

秦琼最早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部下,之后又投奔张须陀,但由于张须陀在征讨瓦岗军时,中了李密的埋伏,最终力战而死。

张须陀死后,秦琼不得不率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而裴仁基没过多久便投降了李密,因此,秦琼又成了李密的帐下大将。

到了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便狼狈投奔李渊,而秦琼却没有随同,选择了投奔王世充。

我们都知道,王世充在当时,是李渊所在的李唐集团最大的敌人之一,因此,当时秦琼也算是李唐集团的敌人。

但由于秦琼看不惯王世充的做派,因此在公元619年,也就是李渊称帝后的次年,趁着一次两军对垒的机会,干脆投奔了李渊。

与他一起投奔的,还有程咬金。

自此,秦琼便成为李唐集团的成员之一,而这么算下来的话,秦琼短短几年的功夫,便换了六任老板。

虽说当时时值战乱,因此山头常换大王旗也是没办法的事,但秦琼这换老板的速度,确实快了点。

当然,这些并不重要,至少当时的李渊对秦琼还是相当看重的。

比如在秦琼投奔之后,当即委任他去往秦王李世民的府上任职,而对秦琼勇猛早有耳闻的李世民,也对秦琼十分礼遇,拜其为马军总管,跟随他一起镇守长春宫。

这倒也没什么,毕竟刚来投奔,对其态度热情加以笼络,也可以让他在未来下死力,但不久之后,一件让李世民极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四月,李世民率兵追击败走的宋金刚,而在大军抵达介休时,,李世民派遣秦琼等人与宋金刚对阵,而宋金刚这边则派出尉迟恭,而最终,唐军大胜,宋金刚再次败逃,尉迟恭则主动将介休、永安二城献出并降唐。

此战中,秦琼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所立的功勋最大,但在战后,还没等他的直接上级李世民做出如何对他的赏赐时,远在后方的李渊,赏赐倒是先来了。

史料上说,当时李渊给秦琼的赏赐,不仅有“金瓶”,还有大量钱财,另外还封秦琼为秦王府的右三统军。

当然,作为皇帝,李渊封赏臣子,倒也无可厚非,但问题就是,当时参加这场战役,并且立功的可不止秦琼一个人。

还有程咬金、李勣等人,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即便是这几人的功劳没有秦琼高,但多多少少也应该给点赏赐,总不能光赏秦琼一个人吧,这怎么看都不正常。

还不止如此,随着赏赐前来的,还有李渊带给秦琼的一句话。

啥意思呢?李渊的大意就是说,你(秦琼)远道而来投奔我,现在又立下这么大功劳,我就算是把我身上的肉割下来一块给你吃,都不算过分。

拜托,这哪里像是君臣之间的对话,简直像小情侣之间说的那些肉麻之语。

而至于其他人,赏赐没有,鼓励的话同样也没有,总之就是,李渊似乎就只看到了此次立功的秦琼一人。

包括同时与秦琼投降而来的程咬金,也是在降伏了王世充之后,才被封为左一马军总管。

由此可见,当时李渊确实对秦琼不一般,但这么一来,就让李世民十分尴尬,毕竟他才是秦琼的直接上司。

李渊这么之所以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无非就是想收买人心,让秦琼知道谁才是大老板,最应该感恩于谁,这样就能从侧面限制李世民的权力,避免所有能征善战之将,全部成为李世民的心腹。

对于这一点,依照李世民的聪明,他会不清楚和不知道吗?答案是不可能的,他自然也看出来老爹李渊想干什么,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也开始对秦琼留了一手。

而更让李世民“如鲠在喉”的,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当天,秦琼的表现。

玄武门之变当天,秦琼确实参与了不假,但是他在当时的表现堪称“糟糕”,既没有像尉迟恭那样冲锋在前,也没有像长孙无忌一样运筹帷幄在后,总之颇有点“出工不出力”的感觉。

甚至,在部分史料中,还存在秦琼压根就没有参与当天事变的说法。

而即便是那些记录有秦琼参与当天事变的史料中,也是简单一句略过,这充分说明,秦琼在当时,确实没干什么,属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因此才会没啥记载。

这么一来,秦琼出工不出力的表现,或者说他压根儿就不参与的做法,必然让李世民对他有一定的意见。

当然,秦琼出工不出力也好,不参与也罢,确实有他的苦衷,他效忠的是大唐,而不是李世民,因此他看着李世民为了皇位,为难曾经待自己不薄的李渊,秦琼自然心里“不得劲”。

但不得劲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是用消极怠工,或者是不出力来进行无声抗议了。

而他这种表现,自然就会让李世民不爽,虽说李世民没有发作,照样还是封了秦琼,但这样一来,秦琼算是彻底失去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所以,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肯定更不会对秦琼信任以及重用,而是甩给他一个冷板凳,让他一直坐到了死。

有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大唐战神李靖,当初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曾找过他,但李靖却坚定表示,自己中立。

而到了李世民登基之后,曾命李靖带兵攻打突厥,那次战役李靖发挥神勇,大获全胜,结果还没班师回朝,就遭到了御史的弹劾。

弹劾的理由,十分可笑,居然说李靖纵兵抢人家东西。

刚打完胜仗,就遭到弹劾,且弹劾的理由这么可笑,更重要的是,弹劾的御史,难道不知道李靖刚大获全胜吗?

所以,这就说明,这是一场背后有人指使的弹劾,而指使的人,便是李世民。

他这么做,其实就是给李靖一个敲打,而他之后的做法更验证了这一点,他在收到弹劾后,对李靖说,我会赦免你治军无方,纵容部下抢东西的罪,并且,还会继续给你记这次打胜仗的功劳。

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虽说打了胜仗,但是依旧有罪,不过我宽宏大量赦免了你,并且依然给你记功,因此你要知道感恩,记住我这个人情。

果然,在此之后,李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意思就是,每次参加朝会,都极为紧张,也不敢说什么自己的意见。

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对待李靖,说白了,还是恼恨当年李靖不参与玄武门之变惹的祸。

而说回来秦琼,道理也是如此,当初李渊极力拉拢,这些都被李世民看在眼里,很难保证李世民心中没有波澜,只不过他未曾明言而已,而到了关键的玄武门之变中,秦琼又来了个出工不出力般的消极对抗,这更让李世民对秦琼失去了所有好感。

只不过,碍于秦琼曾经的功劳,李世民才在登基后给他了个封赏,而入凌烟阁,也是人家秦琼凭功劳挣来的,但即使如此,李世民依旧还是让秦琼坐了十几年冷板凳,又在凌烟阁的排名问题上,“恶心”秦琼一把,不得不说,李世民虽说没有杀功臣,但这种“刻薄”的招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比直接杀了还让人难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李世民,历史,大将军,排名,秦琼,尉迟恭,功臣,凌烟阁,官职,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李靖,秦琼,尉迟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李世民,历史,大将军,排名,秦琼,尉迟恭,功臣,凌烟阁,官职,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李靖,秦琼,尉迟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李世民,历史,大将军,排名,秦琼,尉迟恭,功臣,凌烟阁,官职,故事传记,李渊,李世民,李靖,秦琼,尉迟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