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马背上的民族,四分五裂,备受欺凌,内乱频发,互相倾轧,自相残杀,外有强敌,内有众多部落,尔虞我诈,你攻我伐,草原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有的只有仇恨和杀伐,勇猛而弱小的民族夹缝中生存,一代天骄,吞并各部,统一蒙古,开始反抗,开始征发,所到之处一片断壁残垣,一生征战,创下千古之基业;
有人评价这支军队这位君王是一代天骄,伟大的君王,无敌的军队,有人则评价,他们过于暴力,残酷统治压迫其他民族,实则维系这个民族强大离不开强悍的军队,军队的制度则是军队的性格和灵魂。
蒙古分裂到统一,成吉思汗的军制
蒙古族的直系祖先是室韦人,隋唐时期,室韦人被称为室韦诸部落,这也说明室韦人内部并不是一个团结可靠的政权,其势力范围遍布契丹之北,突厥以东,东到嫩江西抵呼伦贝尔大草原,最早的文献记录蒙古是在唐书中,室韦诸部其中的一部叫蒙兀室韦,宋辽金时期也称萌古或者朦骨,成吉思汗崛起之时金国投降的人曾用汉文书写文献出现蒙古字样。
1、备受压迫、分裂的民族
辽末金初时期,蒙古部落非常弱小,而广大的蒙古草原部落众多,为了牛羊马匹,为了草原牧场,为了人口,为了资源,部落之间相互厮杀,联盟背盟,时有发生,部落之间强大只是暂时的,大部落欺压小部落,大部落内部矛盾重重,谁也不能真正完成统一,而蒙古这种部落形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蒙古未来的军制。
铁木真的童年并不快乐,相反可以说历经苦难,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敌族毒死,因为父亲的身死,蒙古族内部刀兵四起,铁木真母子被遗弃,蒙古族发生了分裂,并且遭到了追杀,被俘虏,幸遇贵人相救,在绝地重整旗鼓,开始了争雄的大业先后战胜蔑儿乞人,胜利后不久,铁木真设立军事,后勤,民政等十多个职务,铁木真随后夹击塔塔儿部,为父报仇。
另外选派六名亲信为统领,委以重任,加强铁木真的护卫力量,设立轮番宿卫制度,此次军事改编使得铁木真的军队素质极高,纪律严明很快击败乃蛮联军,经过一系列军事征伐,铁木真统一蒙古大草原。
统一蒙古的铁木真,选择在斡难河的驻冬地,召集了各贵族,那颜,召开大会,即位大汗,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自此称雄陆地雄霸天下的大蒙古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蒙古国家后,成吉思汗开始在原有的旧制度下,推广了新的制度,千户,将全体臣民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组织起来,千户数量达到95个,其中万户5个都是蒙古特殊功臣,千户分同族千户和不同族千户,千户制度对蒙古影响深远。
千户有固定的牧地,由蒙古贵族担任,管领由那颜世袭,那颜拥有牧场,征发赋役,统领军队,甚至还能商议国家大事,推举大汗,封号特权世袭的权力。千户是蒙古国军事和地方行政单位,户内百姓15到70岁需要准备武器,战马,粮草,服兵役。
成吉思汗的护卫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中不乏有贵族子弟出身的护卫,作用有二,一可充当护卫随时任用,二作为人质留在身边,贵族子弟因为出身高贵的原因,可以带伴当参军,最多可带10人,也就是可汗的护卫军兵力不止10000,这支护卫军是成吉思汗最忠诚,最勇猛的部队,怯薛又称怯薛歹,地位非常高,由成吉思汗最信任的部下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统帅,怯薛歹影响同样深远,在元朝成为一种称为重要官员的捷径。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第四子,元朝开国之君,曾消灭南宋和大理统一全国,在位期间设立行省制度,开凿大运河,重用汉臣,加强边疆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建立驿站,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因时而变、军队成分复杂
元朝军队的军人是世袭出身,这和蒙古背景有关,游牧民族有全民皆兵的传统,强壮年骑射既是生产也是武备,因为人口不占优势,而生存条件又很恶劣,不能耕种,为了生存对外战争时有发生,当兵即为军户,分为蒙古军户,探马赤军户,汉军户,新附军户,等等;
其中显而易见的是蒙古军户就是蒙古人和部分色目人,探马赤军户成分则非常复杂,有蒙古人,汉人,和一些其他民族。汉军户不是指汉人当兵,而是金国投降后改编的金军,和一些华北地方武装。新附军则是收编南宋军队组成,因民族不同,军队管理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元朝全国军队由宿卫军和镇戍军组成,其中受成吉思汗影响很大,尤其是宿卫军系统,宿卫军顾名思义,值宿宫禁,担任警卫是大都和皇帝身边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军队,大蒙古国时期,宿卫军更是战斗力和尊贵的象征,可见其重要程度;
宿卫军中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创立的怯薛军,而京城和京畿地区的禁卫则归枢密院指挥,元朝侍卫亲军制度很大程度继承了蒙古国传统制度;
而成吉思汗时期的怯薛歹并没有撤销,而是留在了皇帝身边,蒙古诸王也拥有不同数量的怯薛,忽必烈即位后改变了一些军制,设立了侍卫亲军,达到12卫,元末时期甚至达到30卫,士兵很多都由各类军户挑选精锐,还有很多战斗力强悍的色目人也被选入亲军,维持大都中央部队强大的战斗力,设立由中央和皇帝直掌的侍卫亲军,对稳定统治和制衡汉军起着重要作用。
元朝虽然设置枢密院但其职能不明而且时常职能缺失,元朝学习宋朝,借鉴金朝,设立枢密院掌握军权,由皇太子统领,表现出统治者对军权的重视,但是枢密院对侍卫亲军和色目人统治力很弱;
元朝枢密院拥有节制宫廷宿卫,征讨戍守,检阅差遣,举功辖官,专制调度等权利,虽然看上去权力不小,但这只是纸面上的,侍卫亲军地位特殊,色目人又有很浓厚的私人武装和草原传统,存在世袭部族军队,世袭卫军军官传统;
而且色目人大量担任枢密院官员,种种原因导致枢密院无法有效控制色目人,只能控制汉卫,实权缩水严重,枢密院权力削弱导致色目人将领可以拥兵自重,左右政权,侍卫亲军最严重时候竟然可以对抗和制约皇权,甚至能左右皇位继承,元朝侍卫亲军无序混乱的状态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统一后的元朝,军队反而增多,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侍卫亲军更是扩编,数量的增多不代表战斗力就能增强,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最早建立怯薛军和侍卫亲军时候要其精锐不要数量;
而元朝后期的侍卫亲军已经没有了当年弯弓搭箭,气吞山河的武力,而是养尊处优,享受生活,滋生腐败,争权夺利,元成宗时期侍卫亲军就已经出现数量庞大而无实际用处,除了花费大量国家库银外,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和北宋末年禁军和清末八旗兵有异曲同工之处。
元朝镇戍军主要由族属编制,分别镇守各个地区,军队由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组成,其中蒙古军和探马赤军为骑兵部队主要镇守腹地如河南,淮北,辽东,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而汉军和新附军主要是以步兵和炮兵水师为主要兵种,所以驻军大部分在淮河以南,其中也有一部分蒙古和探马赤军,负责监督汉军和新附军。
元朝征兵制度则是,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因为是起兵为主的缘故,而是游牧民族带有传统,所以这些军队是15岁以上70岁以下男子组织起来,准备备战,如果发生战争,二丁抽一,可以说全民皆兵的地步。汉军因为是步兵,水师为主,这两支部队采取二十丁抽一或十丁抽一的方式。
元朝军制有很多成吉思汗时期军制的影子,蒙古马背上的民族,以战争夺取天下,打下及其夸张的版图,对军制和军队战斗力尤其重视,而忽必烈遇到的问题远远比成吉思汗复杂的多,忽必烈统一天下,军队多民族成分复杂,所以在军队成份上组建除蒙古和探马赤军外的汉军和新附军;
因为军队数量的增多,民族成分的复杂,兵种的复杂,不得不进行改革军制,元朝军制有着传统外加借鉴其他王朝军制的特点,但是总体而言和其他王朝军制有着明显的区别。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