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秦叔宝是隋末唐初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于乱世之中,投身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最终南征北战,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但唐王朝建立后,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秦叔宝就在历史上“消失”了,他一连称病了十几年,最终“悄无声息”逝世了。
一代名将,一生驰骋马背、纵横天下,却在晚年寂寂无闻,甘愿放弃一切高官厚禄、富贵荣华,这背后有何隐情?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够了解背后的端倪,也得以知道这位英雄人物的“过人之处”。
“乱世之中”投身军旅
秦叔宝,历城人士,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济南历城区人。
他并非是一般的“草莽”出身,其祖上历来都是出仕文官,可以说是典型的“官宦子弟”。
等到了秦叔宝这一代,他却走出了一条与其祖上不同的道路,因为自小勇武过人,因而决定效仿“霍去病、李广”驰骋沙场,立志从军报国。
刚投身军旅时期,秦叔宝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跟勇猛,因而得到了来护儿的赏识,甚至不嫌弃其职位卑微,倾心与其交好。
如果按照这么发展,即使没有后来的天下动乱,秦叔宝也能够走上一条“光宗耀祖”的将帅行列。
但历史显然给了他更宽大的舞台,很快,隋朝基业就开始出现动摇,天下各路诸侯开始起兵造反,秦叔宝也迎来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隋朝的江山倒塌的过快,局势很快就陷入难以挽回的地步,没有办法,形势比人强,隋朝的大将纷纷开始自己寻找出路。
这时候,秦叔宝跟随的隋将裴仁基投靠了瓦岗的李密,连带着秦叔宝一起走进了“反军”的队伍。
尽管并非真心,但意识到隋朝已经无可挽救后,秦叔宝只好“既来之,则安之!”倾心辅佐瓦岗李密等人。
因为名声在外,秦叔宝受到了李密的重用,跟另一位隋唐英雄“程咬金”成了李密手下的左膀右臂,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李密这个人,虽然有些才华,却终究匹配不上他的野心,在战胜宇文化及后,竟然开始膨胀起来,与另一位乱世枭雄王世充开始了战端。
要知道,王世充虽然奸诈,但实力野心远非李密可比,仅仅凭借着瓦岗这点军力,根本不可能战胜对手。
果不其然,一战下来,瓦岗多年的苦心经营便终归一溃,李密等人狼狈向西投降了李渊部,而秦叔宝则不幸被王世充当成了俘虏。
虽然王世充也想靠着秦叔宝的英勇为自己建功立业,但可惜的是,王世充的奸诈终究还是引起了秦叔宝的不满,因而他与程咬金等人商议后一同归降了李渊部。
时值天下争霸的关键时期,能够得到这么一位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人品贵重的英雄,李渊自然是满心欢喜,当即让其归于秦王李世民麾下,辅佐其平定天下。
李渊对秦叔宝甚为器重,甚至在多年后,李渊还不忘感念秦叔宝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于他,可见秦叔宝在李渊心中的份量。
但同样恰恰是因为秦叔宝建功立业多在李渊时期,为以后他的人生之路埋下了伏笔。
其后,秦叔宝终于“适逢其主”,跟着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歼灭各路诸侯,再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封建王朝。
但王朝开创后,很快便陷入夺权内乱之中,秦王李世民仗着“功劳”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取得了唐王朝事实上的统治权。
奇怪的是,李世民继位后,,秦叔宝却一直称病不出,拒绝一切赏赐功劳。更加诡异的是,日后,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上绘制“功臣”画像时,竟然把秦叔宝放在了最后一位。
要知道,跟他同一名气的尉迟恭排名高达第七,甚至连对大唐江山没有半点功劳的虞世南也排在了20位,这与秦叔宝的名气、功劳是极不相符的。
秦叔宝的“担忧”
李世民继位后,秦叔宝便一直称病在家,即使李世民多次想要征召其出来领兵,他都一概拒绝,没办法,李世民只好打发御医前往诊治。
但当御医为其诊治留下药后,其子秦怀道想要为他煎熬时,他便立即让人将药物扔了出去,甚至当李世民起疑心后,他直接回复道:自己一生南征北战,大小战事经历了200左右,身上也多处负伤,老了难道不该在家养病吗?
实际上,秦叔宝并没有病,他是在“装病”,而为什么这么做?也是有苦衷的。
首先,秦叔宝虽然为大唐建立了赫赫功勋,但都是在李渊时期,跟秦王李世民的关系并没有很亲近,更多的是君臣之谊,其实是在与李渊之间,而不是李世民。
其次,在秦王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中,秦叔宝因为在外带兵,所以并没有参加这一政变,如此关键的时期,这么一来,他在李世民的心中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点,从李世民将其列在凌烟阁24位功臣最后一位,也可以看出,李世民显然将对自己功劳大地摆在了第一位。
一个不是嫡系的有大功将领,如果还不懂进退,一味着索要权利、地位、财富,其下场难免不会重蹈“韩信”的悲剧。
身为一个聪明人,尤其是有智谋的武将,秦叔宝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厉害的,再说,唐太宗李世民此人也绝非一般帝王可比,招不好便会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称病归隐,足不出户,几乎成了“明哲保身”的唯一办法,事实上,秦叔宝也的确做到了,他安稳度过了余生,没有被清除,更没有“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
虽然秦叔宝晚年并没有风光无限,身后地位也没有受到应有对待,但在民间,他的名气却如雷贯耳,成为家家户户都敬畏的“门神”战将。
对于他来说,这大概是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