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的统一战争如果实行“先北后南”的策略会怎样?

北宋的统一战争如果实行“先北后南”的策略会怎样?

北宋的统一战争原本就是“先北后南”,只是北汉一直都打不下来,更不要说打辽国了。这种状况迫使赵匡胤只能先打南方比较弱的各国,使用“先易后难”的策略,造成了“先南后北”的事实。

奕天的这一论断是根据历史事实,总结分析得到的。

首先,辽国自从得到了燕云十六州,灭亡后晋之后,已经变得越来越强大。即使是后周超人世宗柴荣,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也仅仅是收复了一点点被辽国占领的土地。

这已经足够让赵匡胤明白,他建立的北宋,是没有办法快速解决北方的辽国的。作为一个明智的君主,当然会选择暂时搁置北伐辽国的计划。但是,赵匡胤最大的心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希望“先北后南”的。

其次,“先北后南”,先灭北汉的策略,赵匡胤在不断的试探,结果次次失败。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了北宋皇帝。北宋立国,赵匡胤先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叛乱。

962年,湖南张文表又起兵反叛。赵匡胤用“假道灭虢”之策,轻松平定了湖南和荆南两地。这是“先南后北”么?奕天认为这只是赵匡胤善于把握时机罢了,为灭后蜀铺平道路。

963年,赵匡胤第一次攻打北汉失败。

赵匡胤打北汉可不是“先南后北”,而是“先北后南”。

北宋安国节度使王全斌顺利拿下了北汉的乐平,迫降了北汉辽州刺史,继续进攻北汉石州。北汉向辽国求救,辽国派6万大军击退了北宋军队。

这次试探,让赵匡胤明白了,北汉背后有辽国撑腰,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拿下来的。加上连年的战乱,北宋的经济及其薄弱,跟北汉和辽国打消耗战,不如先解决经济问题对北宋更有利。赵匡胤当然会明智的选择先去伐后蜀。

964年到966年,赵匡胤彻底彻底灭亡了后蜀。南唐和吴越国看到赵匡胤灭了后蜀,也表示臣服宋朝,赵匡胤又开始打北汉,还是想“先北后南”。

968年,赵匡胤第二次攻打北汉失败。

赵匡胤这次派出了豪华阵容,李继勋、党进、曹彬、何继筠、康延昭、赵赞等各率所部,同时从多个方向进攻北汉。在北汉发生内乱的情况下,久攻太原都不能拿下,在契丹援军到来时,只能撤退,还被北汉趁机夺取了部分土地。

969年,赵匡胤第三次攻打北汉失败。

赵匡胤这次派曹彬、党进、李继勋等将领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征讨北汉。宋军筑城包围太原城,又引汾河之水灌城,持续进攻了三个月都没能拿下太原城。辽国救援北汉的援军将至,宋军只能撤退。北汉和辽军趁机追击宋军,宋军大败,损失物资无数。

最后,赵匡胤不得已只能先去灭南汉,平南唐了。

连续打了三次都没能拿下北汉,如果我们是赵匡胤也要考虑改变策略了。

970年到971年,潘美率军灭亡南汉刘鋹。宋军修整了两年后,974年到975年,曹彬、潘美、王明率军灭了南唐。

注意,打南唐都是在灭了南汉之后进行的,因为之前赵匡胤跟随柴荣征南唐时,吃过大亏。所以,赵匡胤的策略很明显是“先易后难”。

宋太祖伐北汉的最后一战

976年,赵匡胤再次派潘美、党进等将领兵分五路进攻太原,跟北汉军队和辽国援军激战于太原城下。结果,第四次征北汉,刚开打,太祖就死于“烛光斧影”,只能停战,全国为太宗守丧。

宋太宗灭北汉

赵光义继位后,于978年,和平统一了南方十国中最有一个国家吴越国。

979年,赵光义吸取了赵匡胤伐北汉的经验教训,采用了阻击辽国援军,攻取太原城的策略。

赵光义派遣潘美、崔彦进、李汉琼、曹翰、刘遇、田仁朗、刘绪等将领主攻太原;郭进阻击北面增援的辽军;孟玄莆阻击从东面增援的辽军;赵光义亲率主力一部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

最终,宋军将辽国援军击溃,集合大军全力围攻太原城。北汉刘继元在外无辽国援军,太原又再次被汾水淹城的情况下,彻底丧失了斗志,出城投降。

赵光义终于完成了赵匡胤生前未竟的愿望,但是这时候,南方还有大理国,西边有西夏、吐蕃,北方还有大辽,宋朝根本就没有完成统一。

按照宋朝的实际统一过程,说成“先南后北”或者“先北后南”其实都不准确,应该是“先易后难”,这才是从后周时期已经确立的正确的统一战略,也是赵匡胤被迫遵循的原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策略,辽国,进攻,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援军,战争,太原,观点评论,辽国,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策略,辽国,进攻,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援军,战争,太原,观点评论,辽国,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策略,辽国,进攻,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援军,战争,太原,观点评论,辽国,赵匡胤,北汉,赵光义,宋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