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武王伐纣,通过牧野之战一举击溃殷商的军队,商王朝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周朝的时代。
而在此之前,周武王还曾有一次伐纣的尝试,《史记·周本纪》中是这么记载的:
那是周武王即位后第九年,武王先是到文王的墓地举行了祭祀,然后到东方的盟津检阅军队(殷商在周之东方,盟津距商都不远),把文王的灵牌供在中军帐中,说是奉文王的旨意来讨伐殷商。
八百诸侯赶来会盟,都说:“可以伐纣了!”但是武王却说:“你们不了解天命,现在还不可以讨伐!”于是大家就班师回去了。
如此大动干戈,只一句“女(汝)未知天命,未可也”,就偃旗息鼓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天命呢?
对于这段历史,后人有多种解读:有人认为周武王此番根本就没打算伐纣,而只是想通过检阅军队、虚张声势,来试探一下商朝和天下诸侯的反应,评估一下伐纣的成功率有多大。
也有人认为,武王此番出师是打算进攻商都的,但临时又改变了主意,可能是收到了新情报,评估后认为胜算不大,于是决定班师。
总之,这两种说法都认为,武王暂缓伐纣主要是出于实力和形势的考量,天命不天命的,只是一个托词,是其下令班师的借口。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武王此番撤兵,很大程度上真的是因为“天命”。
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帝王的统治乃是受命于天,故曰“天命”。同时,也只有统治者才能与天相通,得悉天意,受天保佑。这是帝王独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权利,也是其政治权威的重要体现。
而古代帝王的“通天”,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场所、礼具、仪式来实现。比如早在周文王时,周就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灵台,《诗经·大雅·灵台》说:“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这是说周文王规划建设灵台,经营设计安排妥善,百姓共同出力,没多久就建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灵台是用来“观天文”的,“非天子不得作灵台”;而当时周文王只是一方诸侯,却聚众赶造灵台,其目的是很明显的,就是为了打破商朝对通天手段的垄断,从而让周也拥有获得天命的渠道和权利。
也正因于此,后来周武王在盟津誓师,八百诸侯会盟,却没有人知道天命,只有周武王一个人知道。他说天命不能伐纣,大家就回去了。因为只有他拥有了通天的手段。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文王赶工建造的灵台,正屹立在周原的高地之上;掌握着通天奥秘而又效忠周王父子的巫觋(比如姜太公之类)班底,正在台上观天测星,预告着天命的转移。这番神秘庄严的景象,象征着一个新的强大政治权威已在西部崛起。商纣对通天手段的垄断已被打破,他的统治正在日益失去其合法性,不可避免从动摇走向崩溃。”
可见,古人言“天命”,不是一句虚辞或空话,而是非常严肃、重大、实际的事情!跟我们今天说“老天保佑”或“运气不好”之类的话,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在读古史时需要注意的!
/完.
~如果您觉得还不错,
~您的举手之劳,
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