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杨坚反击突厥:万里长城挡不住突厥骑兵的万里战线,但统一可以

杨坚反击突厥:万里长城挡不住突厥骑兵的万里战线,但统一可以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北周灭北齐,杨坚篡宇文。北方完成东西统一,隋朝完成内部整合。于是,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南朝陈这个小朝廷。

后三国时代,长江南北是北周、北齐和南朝陈这三国;而长城南北则是北周、北齐和突厥这三国。所以,后三国时代与魏蜀吴三国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草原势力卷入到了中原博弈。

01.突厥人:奴隶翻身做主人

草原政权是否汉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看它修不修长城。北魏一直是朝着汉化的方向走,因为它已经在北边建军镇、修长城了。北魏修长城,防的是草原柔然。

自北魏称雄以来,柔然就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因为柔然骑兵也想跨越长城。

但是,阻挡柔然骑兵南下的,不是中原汉人,而是同出草原的拓跋鲜卑。北魏成了中原天下的看门人。

拓跋氏站在长城上,对着北地草原怒吼:你们这些柔然蛮夷,没赶上五胡乱华的时候进来,那现在也别进来了。

鲜卑骑兵很彪悍,所以柔然蛮夷很听话。你不让我进来、我就不进来,我就在草原自力更生。于是,北魏在中原成长,柔然在草原成长。等北魏统一北方天下的时候,柔然也统一了草原,柔然成为横跨北方大漠的草原帝国。

这个时候,突厥人还只是柔然人的奴隶,整个部落只负责一件事,就是冶铁。

他们聚集在今天新疆的阿尔泰山一带,任劳任怨地为柔然主人冶铁和锻打兵器。

北魏蔑视柔然为蛮夷,而柔然则蔑视突厥为“锻奴”。

公元546年,突厥伊利可汗击败了高车部,收其众五万余落。自此开始,突厥帝国孕育而生,这个曾经的奴隶,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

原来的形势是:东魏结好柔然,一起对付西魏的宇文泰。现在的形势则是:东魏结好柔然、西魏结好突厥,草原的东西争霸和中原的东西争霸,彻底搅和在了一起。

公元552年,突厥击败柔然,柔然头兵可汗兵败自杀。自此之后,草原易主,突厥成为草原霸主。

鼎盛时期的突厥,东起辽海、西抵里海,北跨贝加尔湖、南抵长城。北周和北齐两个中原政权“争与通婚,岁倾府藏金帛以博其欢心”。

中原王朝称儿嫁女、金帛岁献以奉之,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北方统一。

刚刚攻灭北齐的周武帝宇文邕,马不停蹄,立即挥军北上,对着自己的老岳父木杆大可汗就杀了过去。统一的中原王朝,也是翻身做主人的姿态,宇文邕指挥北周大军五道并进,势要荡平草原、活捉老岳父。

但是,宇文邕突生重病,而且一病不起,所以北伐突厥的任务就交到了隋文帝杨坚手中。

02.胡虏无百年国运:百年之际便是中原彪悍之时

突厥统一草原,突厥结好北周,所以北周与突厥联盟,消灭了北齐。这个逻辑只是中原王朝的逻辑。

而草原会有另外一本账:北周和北齐争霸于中原,突厥可汗就会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只能拼命跪舔他这个老爹。北周灭北齐、中原得统一,突厥可汗连一个儿子都不会有,因为统一的中原就不是带着金帛美女来孝顺,而是带着刀枪来问候。

所以,突厥就是智商再欠费,他也不会允许中原统一。北周攻灭北齐的灭国战争,突厥人不仅不会帮宇文邕的忙,而且还会想办法阻止。

一种说法是突厥正在专心于西方,所以没功夫顾及中原。于是,女婿宇文邕攻灭北齐的时候,突厥老岳父木杆可汗没帮忙、也没捣乱。

突厥国土很大,草原的事情也很多,但突厥人没那么忙。对于中原的两个儿子,突厥老爹肯定非常上心,自然不会不管不顾。

所以,这个理由不成立。

突厥之所以没插手,一个原因是北周灭北齐的速度太快,公元576年下半年开干,公元577年2月,就打完了。估计北周伐北齐的消息刚从长安传到草原,北周就把北齐给灭了。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草原发生了变故。

公元578年,木杆可汗去世;公元581年,佗钵可汗去世。这与北周攻灭北齐的时间,非常接近。

在两位可汗相继去世的时候,草原帝国突厥,遭遇到了生死节点:胡虏无百年国运。

突厥第一代君主是伊利大可汗,名土门。大可汗,就是总可汗,其下还会任命第二等级的可汗,掌管一方土地和部众。

突厥第二代君主是土门儿子,即乙息记大可汗,又称逸可汗,名科罗。阿史那科罗,是阿史那土门的儿子,这是父死子继。

突厥第三代君主是乙息记大可汗的弟弟,即木杆大可汗,名俟斤。阿史那俟斤,也是第一代君主阿史那土门的儿子。这是兄终弟及。

突厥第四代君主是木杆大可汗的弟弟,即佗钵大可汗,名字没有记载。佗钵大可汗,还是第一代君主阿史那土门的儿子。这仍旧是兄终弟及。

父死子继,然后按照草原习俗兄终弟及,总共四代可汗。

从553年阿史那土门死,到581年佗钵大可汗死,虽然没有百年,但是可汗之位马上就要传到第三代,也就是阿史那土门的孙辈。

这个问题就是该传给谁?

乙息记大可汗、木杆大可汗以及佗钵大可汗的儿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而且都认为自己有继承资格。所以,突厥帝国的继位之争,在第四代君主佗钵大可汗死后,立即就上演了。

而正是突厥帝国在关键节点的内斗,给了中原以机会。

这个机会发了两个红包:一个红包是北周灭北齐,突厥没插手;另一个红包是杨坚篡位内战,突厥也没插手。

等北方中原完成了内部整合,突厥人才反映过来,中原的儿子就剩下一个了,而且这个儿子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当爹。

03.长孙晟捭阖突厥:分崩离析万里草原

杨坚篡位,势必要遭遇合法性的危机。

所以,半个北周都打乱了套。而且,这个合法性危机,还被突厥人给利用了。

突厥沙钵罗大可汗摄图,收继婚、娶了佗钵大可汗的妻子,即北周皇室宇文招的女儿、大义公主,自己就成了宇文家的女婿。所以,这个女婿要为岳父报仇,名正言顺要卷入了中原政治。

这当然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突厥人不能容忍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原;此时如果不趁机干涉一把,那就是对不起自己。

于是,公元582年4月,突厥人在万里战线上对隋朝发动了全面进攻。

中线:摄图大可汗(第二代居住乙息记可汗的儿子)亲自领兵十万,从山西、宁夏以北杀入,越过长城后,一路从木硖关(宁夏固原)南下,一路从石门(今宁夏海原)南下。同时,阿波可汗(第三代君主木杆大可汗的儿子)越过长城后,从陕西以北向南进攻。

西线:达头可汗(第四代君主佗钵大可汗的儿子)沿祁连山方向进攻,从青海和甘肃杀入。

真正的战争较量,得是中原和草原这两个庞然大物的交锋。

突厥人的进攻,是真正的大手笔,东自山海关、西抵祁连山,万里长城都囊括不了突厥人描画的战线。这个战线是足够的长,而草原帝国的进攻也是足够的猛烈,摄图大可汗号称引兵四十万。

隋朝方面该怎样应对草原帝国的大手笔呢?

长孙晟,早年曾经护送大义公主远嫁佗钵可汗,并留在匈奴一年时间。

而就在这一年时间,他暗暗记住了草原的山川地形和部署强弱,而且窥探了突厥高层的矛盾。

在战事爆发之前,长孙晟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隋朝太仆元辉远赴新疆哈密,与“兵强而位下”的达头可汗通好,争取联盟达头可汗。

二是长孙晟亲赴辽东,与处罗侯取得联系,并争取了突厥东面诸部落与隋朝通好。

摄图大可汗的战争手笔,是万里战线的大战争。而长孙晟的纵横捭阖,也是东西万里的大手笔。

至于谁能更胜一筹,还要战场上见分晓。

万里战线的大手笔,也要集中在一点,而这一点就是隋都长安。

582年12月前后,突厥三大可汗的军队在长安外围会师。

这三大可汗分别是沙钵罗大可汗摄图(第二代君主乙息记可汗的儿子)、达头可汗(第四代君主佗钵大可汗的儿子)以及阿波可汗(第三代君主木杆可汗的儿子)。

就在隋朝生死存亡之际,长孙晟的分化瓦解之策开始发挥作用:达头可汗,不打了,自己带着兵返回阿尔泰山。

因为消灭隋朝对他的好处不大。

达头的根据地在阿尔泰山以西,万里征伐都是在为摄图大可汗做嫁衣裳。消灭隋朝,摄图做大,接着就会对他下手。而这个时候跟隋朝建立联盟关系,就是引入中原外援,与摄图争霸草原。

分化瓦解之后,长孙晟又制造了一个假情报:草原高车部族造反,准备进攻摄图大可汗的王庭。

摄图可汗眼见达头可汗退兵,又闻后院起火,所以只能赶紧匆忙退兵。

至于阿波可汗,他跟摄图这位大可汗的关系,也不好。自己一支孤军肯定干不了什么大事,只有退兵。

突厥人的这次退兵,其影响不止是给了中原喘息之机,而且造成了草原分裂,突厥帝国逐渐分裂成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两个汗国。

突厥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对于分裂的北齐和北周是可以的,但对于统一的大隋,是不可以的。

公元583年4月,隋炀帝杨坚开始实施反击,做出了“八道出塞、全线反击”的战争部署,不仅要在中原反击,而且要打出长城、杀入草原。

杨坚的反击,同样也是大手笔。

隋朝的反击战线横跨了整个长城,河北、山西、宁西、山西、甘肃等今天的北方省份,都是隋朝大军的集结之地。幽州总管阴寿一路,引兵十万;卫王杨爽一路,引兵七万;秦州总管窦荣一路,引兵三万。单凭史书所载的数据,此次反击就发动了不下20万大军。

东线方面,幽州总管阴寿击溃叛将高保宁所部,收复河北失地。

中线方面,杨爽部将李充率五千骑兵突袭摄图大可汗所部,缴获了突厥人的大批牲畜。缴获突厥人的牲畜,就等于缴获了突厥人的粮草辎重。于是,突厥主力彻底溃败。

史载:

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之疫疾,死者甚众。

西线方面,隋军走路比较辛苦,但打得一点也不辛苦。两军对阵,竟然玩起了武将单挑。隋军方面派史万岁出战,阿波可汗方面也派了一名突厥勇士,而后史万岁一马当先、阵斩突厥勇士。之后,阿波可汗就不敢打了,赶紧与隋朝签订盟书,带着大军逃跑。

隋朝的反击,让突厥人彻底领教到了中原的厉害。统一的中原不可能在向草原称臣纳贡。

而草原呢?

他们开始走向分裂。以前是统一的草原和分裂的中原,现在则是统一的中原与分裂的草原。所以,草原和中原也是一个循环。草原再有彪悍之时,需要再一个胡虏百年运,也需要中原再一次分裂。

05.总结:中原和草原是一个循环

北周刚刚攻灭北齐,杨坚刚刚篡周建隋。

这个时候,中原虽然统一,但需要时间积攒国力。而且,此时的中原统一,还只是北方统一,天下尚未统一。

所以,突厥帝国是有机会的。他们有实力碾压统一的北方,甚至直接把中原再打成分裂。

但是,胡虏无百年国运。草原在这个时候却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分裂:东西突厥分立。

中原和草原的较量:在中原方面,秦皇汉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草原走向分裂;在草原方面,大单于和大可汗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中原正值内乱。

所以,无论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还是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都需要应运而生。

此时是中原分裂而草原统一,彼时是草原分裂而中原统一。

英雄,往往就出现在循环的关节点上。

非独英雄如此,帝国也如此。

草原大帝国,得赶上中原的分裂,才能跨过长城、饮马长江。

中原大帝国,也需要草原的分裂,才能成就一番帝国的伟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北魏,草原,万里长城,中原,伊利可汗,儿子,北周,战线,突厥,统一,观点评论,草原,中原,北周,突厥,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北魏,草原,万里长城,中原,伊利可汗,儿子,北周,战线,突厥,统一,观点评论,草原,中原,北周,突厥,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北魏,草原,万里长城,中原,伊利可汗,儿子,北周,战线,突厥,统一,观点评论,草原,中原,北周,突厥,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