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曾经有一个人自己创造了一个汉字,而且至今还沿用了下来,她就是唯一称帝的女性武则天。除了自己创造文字以外,武则天还曾经因为“青鹅”二字将一位大臣斩首,这个人就是当时官至宰相的裴炎。
那么“青鹅”二字背后到底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能够让武则天如此紧张?裴炎当时都做了什么事情,武则天竟然会对当朝的宰相痛下杀手呢?
大臣裴炎的成长之路
裴炎在历史上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既是武则天掌权的助推者,也是其称帝路上的绊脚石。
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可以说是地位极高。在裴炎之前,他的家族已经出了三个宰相,分别是裴寂、裴矩、裴谈,因此裴柏村后来还成为了宰相村。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中,裴炎自己也十分争气,年少时十分用功好学,再加上他出身于名门,明经及第以后很快就步入了仕途,先后担任过御史、起居舍人等职位。
当时,由于唐高宗李治的头风病经常发作,以致于他根本就没有精力打理前朝政事,而身为李治最亲近的人,武则天就承担起了来打理朝政的工作。慢慢地,武则天的野心越来越大,她开始窥探万人之上的皇位,更想要实现一手遮天的理想。
可是,对于那时候的武则天来说,她一介女流之辈想要跟当时的太子李贤对抗,实力上肯定处于下风。
可不久后,武则天就迎来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当朝的两位宰相同时病逝了。于是武则天抓住了这个空档,赶紧安排了两个自己看好的大臣,其中一位就是裴炎。
就这样,裴炎摇身一变成为了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顺利进入了唐朝的宰相集体。对于被破格被提拔的裴炎来说,当时的他对于武则天可算得上是感恩戴德,所以很快他就成为了武则天的“得力助手”。
帮助武则天掌控大权
为了展现自己的作用,裴炎首先帮助武则天解决了李贤这个障碍。当时太子李贤因谋反被揭发,很快就被废除了太子之位,这其中裴炎可谓是功不可没。
武则天对裴炎的表现也是十分满意,将其从侍郎升至侍中,看到不断被提拔,这时候的裴炎对武则天更是死心塌地了。
李贤被废以后,李显接任太子的位置。唐高宗弥留之际,裴炎授命成为顾命大臣,负责辅佐朝政,官至中书令。
唐高宗去世以后,李显登基,成为唐朝的第四个皇帝,史称唐中宗。因有先帝的托孤,裴炎也是尽心尽力辅佐李显!
可是李显十分不争气,在他继位以后,既没有明君的眼界也没有明君的胸怀!他竟然当着众大臣的面,表示要重用自己的岳父,还想给自己乳母的儿子升官,意图组成自己的势力集团。
对于这种行为,裴炎赶紧出言劝诫,说他这种行为很容易遭人非议,会落下任人唯亲的口实。可是,庸弱无能的李显竟然理直气壮地说道:自己是皇帝,就算把江山都送给岳父也没什么大不了。因此置裴炎的劝谏于不顾而一意孤行。
但是按照当时唐朝的法律,皇帝的圣旨必须得通过宰相的复核签字以后才能生效,所以裴炎不同意,李显当时说什么都没用。
而裴炎听了李显的一席话,感觉如果任由他这么肆意妄为,大唐的江山早晚得毁了,所以他悄悄去找了武则天,私下里打了一个小报告。
其实唐高宗在去世的时候就曾留下遗言,朝堂上的重要政事都需要经过武则天的同意,而后才能实行!当时武则天正愁着没有机会名正言顺掌控大权,结果裴炎就给她带来这样一个消息。
于是武则天当时就命令御林军冲进大殿,撞在枪口上的李显很快就被废除,成为了庐陵王。
李显从皇位上被拉下来后,武则天便又扶持了李旦上位,史称唐睿宗。李旦虽然成为天子,但是他只是武则天手里的提线木偶,手里没有任何实权,而武则天成为了当时唐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武则天与裴炎出现矛盾
掌握了朝政大权的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提拔武氏一脉的人,在朝中很多机要的部门都有武家的势力,武氏外戚在当时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几乎有动摇李唐统治地位之势。
直至此时,裴炎才意识到:当年李显因为谋反而被抓,现在武则天所做之事危害更大。看到了武则天的野心以后,裴炎在很多方面都对她的所作所为进行劝诫,两人之间很快就出现了矛盾。
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上奏请求给武氏修建七庙。对于此请武则天虽然很想答应,但却得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而其中以裴炎的反对声音最高。
要知道按照当时的律法,立庙祭祀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士大夫要是修建祭祀祖先的庙宇只能有三代;到了诸侯这个位置可以再多两代,加起来是五代。
而普天之下,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享有祭祀七代的权力。武承嗣想给武氏家族修建七庙,那是妥妥的僭越之举,这种盗用天子权力的做法,在当时是可以直接拉出去问斩的。
更加过分的是,武承嗣当时不仅提出了要修建七庙,他还提出了为武家先祖按照谥王的标准追封谥号。
武承嗣之所以敢如此的嚣张,那是因为他的背后有武则天撑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他表达的就是武则天想说的话。
但武承嗣在提出上述两件事以后,朝堂之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裴炎直接站出来反对这种做法,他劝诫武则天这种行为是万万不可的,还说她不要像当年吕氏那样偏袒自己的亲属、意图把控朝政。
但当时的武则天已经是大唐“呼风唤雨”的人物,所以听到了裴炎的反对意见后十分不高兴,对裴炎的态度一下子有了转变,两人之间逐渐有了嫌隙。
如果说裴炎劝诫武则天不要修建七庙只是一个开始,那么裴炎阻止武则天对李唐家族后代痛下杀手这件事,彻底让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了。
李唐拥护者意图造反
为了集中手中的权力,武则天企图以宗室王爷们意图阴谋作乱为借口,直接将这些人斩杀。但裴炎看不惯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不希望她将李唐江山的基业毁了,所以他利用各种机会在武则天面前劝诫,希望她能够还政于唐睿宗。
而且在很多李唐的后代和拥护者看来,武则天这个“妖后”,用尽手段打压李唐后人和拥护者的行为已经让其野心昭然若揭。
为了逼迫武则天交出手中的权力,这些人秘密策划了一场谋反,领头人是柳州司马徐敬业。
徐敬业原名李敬业,在唐高宗时期他还从他父亲那里袭得了英国公爵位,而且在朝廷的官职是太仆少卿。
随着武则天掌控权力,他们这一众李唐后代就成了武则天的眼中钉,所以他的官是越做越小,这使得徐敬业心中对武则天的愤恨积攒得越来越多。
其实不止徐敬业,当时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等皆是因为武则天而不得志。
所以几个人聚在一起后,商量着必须要把武则天赶下台,否则他们将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甚至稍有不慎还会有性命之忧。
经过商讨,他们打算借着拥护被废的庐陵王为口号起兵反武。很快他们就集结了一些兵力,在扬州起兵后,打算直取洛阳。
这个事情被武则天知道后,她很快就找来了裴炎商议,想让裴炎想个办法将叛军镇压。
而裴炎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对武则天进行劝诫,还说徐敬业一众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皇帝一直没有能亲政,这些人才有了造反的借口。如果武则天能将朝政交还给皇帝,那么这些叛军将会师出无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本来武则天对裴炎早就不满了,在听了裴炎这些话后更是十分愤怒,不由得就对他起了杀心,但是迫于没有什么合适的理由,武则天只能将这比账先记了下来。
拆字解惑下令处死裴言
可不久之后,武则天就以私通叛军为由,下令将裴炎逮捕入狱。这件事情发生后,朝堂有一些老臣还为裴炎担保,认为他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这时候武则天直接将一封密信拿出来,让大臣们都看看这封信,可是他们看着信件上只写着“青鹅”二字,十分不解。随后,武则天就说让他们把字拆开看。
原来,单看这两个字并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将它们拆开,就可以发现“青”字代表着“十二月”,而“鹅”字是由“我自与”组成,连起来就是“十二月我自与”。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武则天会凭借这两个字就将裴炎打入大牢呢?
原来,当时徐敬业起兵准备攻打洛阳的时候,觉得需要在城中找一个内应,于是他就给裴炎写了一封信。
而裴炎在收到信后也很快就给徐敬业回了一封信,信上写的正是“青鹅”二字。而这封信被武则天截下来后,通过拆字她知道了裴炎的意图,意思就是裴炎会在十二月份的时候配合徐敬业一起谋反。
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牵强附会,但在武则天的坚持下,裴炎最终还是被以谋反定罪,不久就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而且因为裴炎,裴家还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甚至裴家亲戚和朋友都因为裴炎丢掉了性命。
后来很多人说,武则天之所以要取裴炎的性命,主要是因为他给武则天称帝的道路上设置了阻碍。
其实则不然,裴炎和武则天之间关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他自己的野心。
后人分析当初裴炎被唐高宗授命为辅政大臣,主要是为了让他能与武则天相互制衡。可是李显继位以后,打算要建立以韦氏为核心的新的势力集团,那么在李显重用其岳父后,裴炎大概率会成为第一个被取代的人。
因为李显这种无脑的行为,才让裴炎萌生了一个想法,他对李显自然是没有办法,那么他可以借助武则天之手把李显拉下皇位,所以裴炎当初告密武则天的做法只不过是为了保全他自己而已。
当李旦上位以后,裴炎以为武则天会还政于新皇,可是他低估了武则天的野心和实力,他没想到最后面临的最大威胁竟然是来自后权。在不知不觉中,他先是成为武则天手中的工具,武则天利用完了又将其无情抛弃。
李氏家族手里的皇权和裴炎的相权,最后都败在了武则天这个女人手上,因此,武则天的手段和政治才能不得不令人佩服,她借力打力,实现了地位的巩固,扫清了自己称帝的最后障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武则天就是那个一直坐得稳稳的渔翁,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