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诗,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大唐的名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的作者,才有了唐诗的繁华。而李白和杜甫,自然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两位名家,李白的诗词气势雄浑,直来直往,有一种豪迈的风骨,而杜甫的诗篇却是委婉和柔美的,但在气势上却丝毫不退让半分。杜甫的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的青年时期,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对自己仕途上的期望,而第二阶段是忧国忧民,渴望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不可否认的是,杜甫晚期的诗作大多都是悲凉和沧桑的,即便过了千年,依旧能在字里行间看到那流淌的忧愁和苦闷,这种情绪力透纸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似乎永远都在涤荡和飘洒。但是杜甫也曾有过希望,他曾经也和年轻的我们一样,看着祖国的山河壮丽,一时间豪气干云。
年轻时候的杜甫,科举考试落榜后,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比较郁闷的,可是年少不知愁滋味,当他眼望茫茫巍峨的泰山,浑然忘掉了当前的不得力,反而吟唱出一首朝气蓬勃的千古名作,这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望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诗云: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词浅析
巍峨高大的泰山啊,你到底是如何的雄伟壮丽?走出齐鲁之地,依旧可以看见那青山之巅高耸入云。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多少山色的奇丽风光,在山南和山北,分割出黄昏和白昼。山中里漂浮的层层白云,激荡着我心胸的豪迈之情,睁大眼睛观望,群鸟纷纷映入我的眼帘。此时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才能俯瞰这群山的渺小,增添心中的豪情。
创作背景
品诗品的是韵律和意境,但是最首要的任务是分清楚创作的背景时代。李白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吟唱出的是自信,但是这首《将进酒》却写于李白被贬八年的夜晚,其内在的含义是孤独和凄凉的;宋朝大诗人苏轼被贬黄州,一日与友人赏景游玩,忽遇大雨,同行人狼狈不堪,只有苏轼信步闲庭,随即吟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名句,此时的他,若没有人生的沉浮和逆境,怎能感悟出人生的真谛;明朝思想家王守仁,一生追寻圣贤之道,格物致知却始终无所收获,功名未成却廷杖四十,被贬贵州龙场,那夜万籁俱静,天地无声,王守仁参悟天地道理,自己用了几十年研究不透的道理,在这一刻瞬间得到了灵光,他终于认识到“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到洛阳科考应试,但是并未得中,转过年来,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诗人此时已经25岁,开始了一种游历的生活。而杜甫写的这首《望岳》,正是他在游览泰山的时候所写,此时的杜甫正值年少,血气方刚,又看到泰山的宏伟壮丽,一时之间心中的高远志向喷涌而出,他丝毫没有在意此次落榜的愁苦,毕竟自己风华正茂,毕竟自己年轻气盛,一次不过,还可以有第二次和第三次,他的内心是激动的,也对齐鲁大地爱得深沉,于是这种热爱和敬仰之情,融合了诗人骨子里的豪迈和志向,凝练成了这首千古名作。
新视角看望岳
这首诗是望岳,自然是远远的望去,而不是登山时而写。首联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这个字,在古文里是泰的意思,也代表最大,而五岳之首称为“宗”。泰山在我国历史文化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历代封禅大典,重要的活动都要在泰山举行。紧接着说了一个“夫”字,夫代表的是一种语气助词,但是把这个字融入到这句话当中,显得很别致,又很传神。古人写诗最讲究练字,一字之差,意思就有千万种变化和意境,杜甫在遣词造句的功力上,的确有着极高的造诣。
齐鲁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两个国家,而在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在这两国之间,是横亘在其中的泰山。你看,出了齐国和鲁国的边境,还能望见青山之巅,用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的高大。这句诗作者写得别出心裁,没有用仰望的姿态来写,也没有用站在山水看下面的俯视角度来写,而是侧面用了距离之远,显得是那么的有创意,让人暗自钦佩。
下一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重点是感慨居多。“造化”指的是大自然,而“神秀”指的是山河的壮丽,这中间用了一个“钟”,一下子就把泰山写活了。大自然对泰山是那么的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美丽都给了它,可见大自然对泰山是多么的喜爱。为什么说写活了呢,其实这句是一个拟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自己对泰山的热爱和赞美。
而阴阳其实就是山的正面和背面,由于山太高了,遮住了太阳,而向太阳的那一面为阳,而背对着太阳的自然就是阴了,诗人紧接着用了一个“割”字,这个字用的可谓是妙笔生花。割开的是什么呢,是清晨和黄昏,你看泰山那么高大,面对太阳那面自然是清晨,而背对着的则是黄昏,这种高度可以将阳光阻断,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瞬间就感觉到泰山的高大,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通过写泰山,把自己内心的豪情也全部表露无疑了。
如果说前两句是写远景,那么第三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就是一种特写镜头了,就好比是一场电影画面由远及近,前面还在写山的巍峨挺拔高大,这句写的都是山里的小细节了。山中云气汇聚,一层又一层的叠加,所以作者也因此受到了激荡,好似心中也有气象万千的力量一样。
写完云,自然要写飞鸟了,这里作者用了“决眦”两个字,什么是“决眦”呢?就是使劲地睁大双眼观望,眼眶都要决裂的感觉。只有这美丽的画面才能让一个人舍不得眨眼,迷人的景色是如此让人心醉,而归鸟是回巢的鸟,说明这个时候已经是黄昏了,可是作者还是舍不得离去,可见作者是多么的热爱这片土地。
最后两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谓是诗中的千古名句。诗人望岳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了,他想要登上泰山,去俯瞰这绝美的盛景。这里的“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当一个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最后才能略过层层的险阻达到顶峰,人生的美好也就尽收眼底了。这是诗人的一种气魄和决心,至此全诗由写泰山的宏伟,再一次升华,成为了写人生的绝笔佳作,这就是这首诗被人永远记住的关键原因。泰山是高大的,但是征服泰山之后,登上顶峰之时,我们才能真正的感悟到另一种高大,即灵魂的高大和思想上的攀升。
总结
这首诗我们可以感悟出一个人生哲理,你站得不高,自然看得不远,当有一天你站在了高峰之上,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虽然表面在写登山,实则在写一个人境界的高度。当你的思想提升了,自然能看到很多我们曾经未曾注意到的事情,从而更快的开悟人生。正所谓你看得不远,正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短短几几个字,却蕴含了人生大道理。每次品读杜甫这首诗句,朝气蓬勃充满阳光,字里行间中都会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和洗涤!
纵观整首诗,在气势上纵横捭阖,诗中句句写望岳,但是诗句当中并没有一个望字,在创作的角度还是选材上,都是构思巧妙,立意新颖。虽是写景,实则抒情,文词豪迈,苍劲有力,尽显大家风范。这首诗,也是杜甫早期时候最有代表作的一首佳作了。
今日话题:你对杜甫这首《望岳》喜欢吗,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对此诗的理解和观点,我们一起研究讨论和交流。文|国学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