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暴毙”而亡,一段“烛影斧声”的离奇传说后,其弟赵光义顺利地登上了皇帝宝座,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史称宋太宗。
作为赵匡胤名义上的“继承人”,赵光义的皇位来得却是疑点重重,而在他登基后,对其皇位有一定“威胁”的两个侄子和弟弟都接连离奇死亡,更是进一步加深了后人对其“夺位”手段的猜测。
一、赵德昭之死
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的皇子却是少得可怜,他一生共有四位皇子,其中两位早夭,只剩下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顺利长大成人。
而在赵光义登基为帝后,这两位皇子也是接连去世,首先是赵德昭之死。
据《宋史》记载:“德昭喜愠不形于色。”赵德昭是一个性格相对内向自卑的人,在父亲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将其封为武功郡王,而他对叔叔赵光义的话是言听计从,但这种表象也只维持了短短四年。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亲自率军队攻打辽国,可惜的是,战争接连以惨败收场,而赵光义本人,也在一次战争中不知所踪,此时军中有人提议拥护赵德昭为帝,而这一切也被后来平安归来的赵光义知道,心中便有了不满。
赵德昭本人为人十分宽厚,一心为他人考虑,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在赵光义结束战争班师回朝后,不仅将战争的错误都归结到大臣们的身上,还迟迟不对有功之臣进行论功行赏,赵德昭心里颇感着急,不顾他人劝阻,力谏赵光义应赏罚分明,对有功劳的将士需按功劳进行赏赐,结果他这不说还好,一说又引起了赵光义强烈的不满,本就多疑的赵光义,一心以为赵德昭有“篡位”的想法,愤怒的将他训斥了一番。
不料,“死心眼”的赵德昭,竟为了表忠心,回家便自杀了,将他的生命彻底的结束在了,29岁那一年。
二、赵德芳之死
赵德芳,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将其封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但他也只比自己的哥哥多活了两年。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的三月,赵德芳便因病去世,但历史上却没有关于他病情的确切记载,只在《宋史》中有简单提到过一句:“六年三月,寝疾薨。”就这样,赵德芳“草草”的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年仅22岁。
三、赵廷美之死
赵廷美,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四弟,赵匡胤共有兄弟四个,但当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时,其哥哥赵匡济便已经去世,因此,在赵光义当上皇帝后,赵廷美便是他唯一的一个弟弟了。
当年,赵光义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与赵普共同公开了《杜太后遗嘱》中的内容,其中关于皇位的继承方式史称金匮之盟,如今史学界关于这个盟约是否真的存在仍有疑虑,无论这个盟约孰真孰假,它确实是帮助赵光义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皇帝之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杜太后的遗言变得更为可信,在金匮之盟中似乎还有着“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的说法。
这下赵光义可着急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怎么能轻易让给弟弟?他必须得想个办法。
于是,在金匮之盟公开后的第二年,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便有了赵廷美勾结卢多逊意图谋反的事件传出,紧接着赵光义便命其举家迁往西京洛阳,到洛阳后的不久,又有官员告发他不思悔改,因此又被降为了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两年后便因病去世了。
不得不说,赵光义的这一顿操作真是让人拍手称绝,短短的几年,便彻底地将对他皇位有威胁的两个侄子和弟弟全部解决掉了,彼时终于可以安心的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四、传位赵恒
当清理了所有的”外敌“后,赵光义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储君问题了,他心里对长子赵元佐颇为满意,大有立他为太子之意,可惜的是,在他处理掉造反的弟弟赵廷美后,这个深受其喜爱的儿子却因伤心过度疯了,让赵光义大失所望。
而皇二子赵元佑,本来也是有希望在大哥赵元佐之后成为皇储的人选,不料,这个儿子居然活得还没他老爹时间长,在淳化三年(992年)便先一步赵光义离世了。
眼看赵光义的年纪越来越大,皇储的选定也变得十分着急,这时,有人提议了皇三子赵元侃性格温和,也是众多皇子中最年长的一位,可立为太子。这位赵元侃,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
就这样,赵恒成为了那个被天上馅饼砸中的人,意外的成为了太子,并在之后继承了皇位,史称宋真宗。不过可惜的是,即使有幸成为了皇帝,赵恒却无治国之能,在他的统治时期,对外战争基本是屡战屡败,不得不面临割地赔款。
而宋朝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澶渊之盟”也是在宋真宗统治时期所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让宋朝彻底陷入了无论输赢都需赔款的恶劣局面,进一步加快了宋朝的灭亡。
小结
赵光义得到皇位的手段是否正当如今我们已无从考究,但我始终坚信:“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或许正是因为赵光义对自己两个侄子和弟弟的做法不够磊落,才会使得自己的选中的两个儿子接连出事,无奈将皇位交给自己并不看好的皇三子刘恒,最后造就了宋朝耻辱条约“澶渊之盟”的出现。
所以说,不要试图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就万事大吉了,有时候,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反应到你周围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