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领略澄泥为范的帝王瓷,细品宋朝崇尚自然、追慕风雅的审美观

领略澄泥为范的帝王瓷,细品宋朝崇尚自然、追慕风雅的审美观

赵宋一代,是中国制瓷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堪称百花齐放,争相斗艳。而其中最传奇、最珍贵的,当属官窑。当看罢来自南北四大窑场的精美瓷器轮番登场之后,我们来领略一下“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的帝王瓷,去细细地品味那蕴含其间的南宋统治者崇尚自然、追慕风雅的审美观。

素烧龙纹盘底

素烧龙纹盘底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残径8.5、底径5.2、高0.8厘米。该器为一件素烧器残件,似为盘或洗的底部。内底模印一条盘龙,以粗犷的线条刻画,表现龙张吻吐舌、张牙舞爪的威猛,反映出官窑工匠的高超技艺。带龙纹的南宋官窑器极为少见,目前传世器中仅见台北故宫藏有一件龙纹洗。龙纹在官窑器中出现,是一种皇权的象征,这进一步证明南宋官窑御用的身份。

所谓素烧,就是将成型而未上釉的坯体进行焙烧,温度约在800—1100℃,其作用可提高釉面的质量和坯体强度,增加胎对釉的吸附力。素烧是南宋官窑瓷器生产中的一道特殊工序,通过多次素烧上釉可形成厚釉如玉的效果。

“大宋国物”垫饼

“大宋国物”垫饼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直径5.5、足径3.2、高1厘米。垫饼,是一种瓷器烧制时使用的垫烧工具,其状如饼,故名。唐以后,开始使用单件匣钵装烧瓷器,为防止瓷器在烧制时与匣钵粘连,使用垫饼将瓷器与匣钵间间隔。垫烧是南宋官窑装烧瓷器的主要工艺之一。南宋官窑的厚釉器几乎都采用垫烧,并在工艺上有所改革,即增加了刮釉工序,凡是厚釉器在垫烧前,都在器足或底部刮釉。从器物痕迹看,刮釉处整齐划一,似用慢轮刮去,垫烧处也不见垫具痕迹,只呈现出还原焰烧制后的胎色。由此也体现出南宋官窑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装烧水平。

此件垫饼饼面平整,底有矮足,边沿斜弧,足底旋削不平。红褐色瓷土胎,质细硬。面上残留垫烧小圈足器的印痕。更难得的是平面刻“大宋国物”四字,字迹清晰有力,有力地证明了乌龟山瓷窑为官窑窑场的性质。

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纹熏炉盖

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纹熏炉盖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高4.4、口径18.5厘米。此器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空顶盖。盖以立式盖钮为圆心,顶心贴笠帽形钮,内圈为两组对称的缠枝花草纹,外圈为简洁的八卦纹。浅灰色胎,质较细。灰青色薄釉,盖底一周内外无釉。可能与器身合烧,轮制。它在造型上以透雕镂孔为出烟口,显示了工匠们在设计上的巧妙构思。在南宋官窑传世器物中未见此器型。

八卦为古代卜筮之道,源于《周易》,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事无巨细都要先占卜而后行。八卦图是八组三根至六根长短不同的线,按照一定规格组合而成的单卦,有序地按规定环形排列而成的图形。每个单卦分别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纹为道教的典型图案,它也常在瓷器装饰中被运用,瓷器上出现八卦纹最早可追溯到晋,在宋、元、明、清的瓷器中,尤以鼎、炉类器物常以八卦纹为饰。在南宋官窑器中出现八卦图案,或许与南宋皇室对道教的推崇有关。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高17.1、横10.4厘米。此器系鸭型香熏残件。圆弧形的鸭头,修长的鸭颈,点状眼,整体线条流畅,鸭身上还有凸起的翅膀,生动地刻画了鸭子悠闲自在的形象。鸭嘴通腹,鸭腹内空,用以焚香,鸭背原有一圆口,上有镂空盖,当香料在鸭腹中点燃,烟雾便会从鸭嘴及背部冒出来,散发出香味。内外皆施釉,釉色青黄,釉层较薄。传世官窑器中不见此器型。

宋代香道盛行,焚香已成为文人士大夫阶层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香炉种类较多。陈敬在《陈氏香谱》卷三“香炉”条云:“香炉不拘银、铜、铁、锡、石,各取其便用,其形式或作狻猊、獬豸、凫鸭之类,计其人之当。”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凫鸭,即水鸭。凫鸭香炉在宋代很流行,宋人以金鸭、宝鸭或鸭熏等词为其代表。如南宋周端臣有《青铜香鸭诗》,指出香鸭用于文房之中。刘过《贺新郎》(春思)“金鸭香浓喷宝篆,惊起雕梁语燕”,张敬斋《贺新郎》“金鸭亭亭书云篆,散非烟、南极真仙至”说的都是使用鸭形熏炉焚香的情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八卦,范的,香炉,帝王,青瓷,遗址,宋朝,自然,金鸭,瓷器,观点评论,八卦纹,官窑,垫饼,南宋,瓷器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八卦,范的,香炉,帝王,青瓷,遗址,宋朝,自然,金鸭,瓷器,观点评论,八卦纹,官窑,垫饼,南宋,瓷器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八卦,范的,香炉,帝王,青瓷,遗址,宋朝,自然,金鸭,瓷器,观点评论,八卦纹,官窑,垫饼,南宋,瓷器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