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老僧参加酒宴时,为了讨好皇帝献诗一首,朱元璋听后当场将他赐死

老僧参加酒宴时,为了讨好皇帝献诗一首,朱元璋听后当场将他赐死

1391年,朱元璋召见73岁的老僧来复赴宴,席间,来复即兴赋诗一首献给朱元璋,不料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因一字不满竟然当场赐死来复。

根据《七修类稿》记载,当日老僧释来复承诏赐食后,谢诗一首:

“……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

从诗中的内容来看,字字句句皆为颂赞之词,与当日载歌载舞的氛围极为相符,甚至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释来复对朱元璋的奉承之意。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席间的即兴之作,却惹来了朱元璋的雷霆之怒,刚才还笑容满面的朱元璋,突然变了脸色,称释来复在诗中用了一个“殊”字,乃暗喻“歹”、“朱”,是故意借诗暗讽。

此前一直深受朱元璋器重的老僧,在他口中也变成了“奸僧”。来复听到朱元璋的话,自知不能活命,随即“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了。

在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中,他花费大量笔墨,将朱元璋所兴的文字狱事件全都汇集起来,释来复被赐死的事件只是其中之一。

从这一点来看,朱元璋似乎经常会兴起文字狱杀人,释来复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冤魂而已。

但朱元璋身为草根皇帝,一生杀伐果断,御人有术,当皇帝以来更是表现出王者风范。他突然动怒杀释来复,真的就只是因为献诗时不小心使用了一个“殊”字吗?

笔者以为不然,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释来复古稀之年被杀一事,背后其实另有隐秘。

关于释来复的俗姓,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释来复俗姓“明”,这种说法流行于明朝时期,最早载于《传信录》,后世多个版本引用此说,这种说法也是后世传播最广的说法;

第二种说法称释来复俗姓“黄”,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所著的《续书史会要》;

第三种说法称释来复俗姓“王”,这种说法载于明末清初所著的《补续高僧传》,此后清朝不少著作都沿用了这种说法。

一般按照史学的角度来看,史料记载越早,越靠近被记载人的年代,这样的记载相对而言就越真实,但释来复俗姓的问题,却并不能依据这个规律来判断,因为释来复俗姓“王”的说法虽然出现较晚,但可信度却要远高于前两种。

因为“王”姓见于明初官编的《清教录》,记载的是释来复招供的内容,来源可靠。而其他两种俗姓,都没有可靠来源,也没有佐证,在释来复好友宋濂为他作的像赞中也未见提及。

除了俗姓有争议以外,释来复的出身争议也非常大,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他曾在元朝曾仕至学士,后来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为了避祸,这才隐居到寺庙出家为僧。

但笔者检索了《元史》从三品以上高官的名字,并未找到,甚至与其相关的资料也没有。如果他真的在元朝仕至学士,应该会在史书中留下痕迹才对。

而且,在《清教录》之中,也没有任何有关释来复在元朝出仕的记载,如果真有此事,释来复根本不可能完全隐瞒。

如果他未曾在元朝出仕,那么杨士奇称释来复乃“自幼出家”的说法,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释来复出生在元朝时期的富州,自幼出家为僧。在寺庙期间,饱读诗书,研习佛法,喜爱吟诗,对儒学也有很深的研究。

元末天下大乱,刀兵四起,释来复多次受邀主持各寺,宣扬法学,威望日盛。士大夫们听闻他的名声以后,邀请他到著名的灵隐寺做住持。

有了士大夫的支持,加上灵隐寺的加持,释来复逐渐成为江南的著名僧人。

朱元璋称帝以后,崇尚佛教,对儒僧更是格外重视。为了参悟佛学,他遍邀各地名僧到南京与他参禅论诗,释来复便在受邀之列。

朱元璋与释来复一见如故,两人相谈甚欢。在宋濂所作像赞中可以得知,释来复曾“两至南京”,期间待遇非常高,甚至被允许到内廷用膳。

不过,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既不是宗教学者,也不是文人墨客,自然不会真的因为个人喜好就将大量时间花在与僧人交流上。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如果想要明朝稳固昌盛,必须要管理好宗教,尤其是佛教。

朱元璋文化不高,仅凭临时抱佛脚学来的佛学,自然无法服众。但朱元璋善于用人,更精于帝王之术,很快就将释来复发展成可以为自己所用之人。

洪武十四年六月,僧司衙门正式建立,主要职责就是管理佛教。与此同时,朱元璋还着手准备在京城设立了僧录司,并于次年四月完成。

僧录司的职权更大,“掌天下僧教事”,释来复出任僧录司的左觉义。该职位权力极大,主要负责“检束诸山僧行”,凡有违反清规者,皆有权入罪。

同时,朱元璋还将天界寺的钱粮大权交给释来复。如果说左觉义的职务给左觉义释来复带来的是实权,那么掌管天界寺获得的就是实惠。所以,释来复在当时可谓是名利双收。

释来复死于文字狱,虽然见于史料,却依然饱含争议,因为朱元璋杀73岁的释来复,必然有非杀不可的原因,必然不会无故背负滥杀的恶名。

关于释来复的死因,最主流的说法当属受到胡惟庸案牵连而被凌迟处死。如果是谋反重罪,朱元璋对73岁的释来复痛下杀手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77岁的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的牵连都被朱元璋处死,更何况释来复呢?

所以,释来复被处死的真相,并非因为一个字,而是牵涉到胡惟庸案中,惨遭凌迟之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因为,说法,明朝,酒宴,佛教,朱元璋,皇帝,文字狱,老僧,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左觉义,老僧,天界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因为,说法,明朝,酒宴,佛教,朱元璋,皇帝,文字狱,老僧,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左觉义,老僧,天界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因为,说法,明朝,酒宴,佛教,朱元璋,皇帝,文字狱,老僧,观点评论,朱元璋,胡惟庸,左觉义,老僧,天界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