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无论是皇帝诸侯还是文人墨客都是有很多不同的称号的,比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鲁迅是大名鼎鼎的近代文豪,而鲁迅的原名是周树人,鲁迅只是他的一个笔名。
自秦始皇扫六合,统一中原,为了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秦始皇特意封自己为皇帝,并且规定这个称号只能由自己独享,其实皇帝一词原来指的是三皇五帝。而后其他统治者也借用这个称号,以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
通常情况下大臣去世后都会有谥号,这是后人对于他的一生所作所为的总结,其中有好的,有坏的,以文正为最佳,也有很多大臣因为贡献实在一般,死后皇帝不会给他封谥号。
而一个皇帝拥有的名称就更多了,除了谥号,还有年号,庙号等,庙号通常代表一个皇帝对于一个国家的贡献,但是南朝刘宋庙号怪现象:自己高祖,儿子太祖,孙子世祖,一家都是祖。
太祖,高祖和世祖的不同
南朝是继汉朝之后的国家,是由汉族统一建立的,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宋朝,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但是作为南朝开国皇帝的刘裕,死后的庙号却是高祖,更为离谱的是自己的儿子庙号是太祖,而孙子的庙号是世祖,这简直让人匪夷所思。
虽然中国古代皇帝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庙号表示自己做的贡献,一般后续的皇帝都对于开国皇帝尊敬至极,都不敢给自己封一个高于祖先的庙号。
古代著名的死后庙号是太祖的比如晋太祖是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隋太祖是杨坚的父亲杨忠,唐太祖是李渊的父亲李虎。
可以看出,太祖一般都是后人尊称自己的前辈,自己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是自己长辈的功绩比较大。假如自己是打下天下并且建立国家,那么太祖这个庙号是后人尊给自己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等。
按此道理刘裕出身不好,却能在乱世中称雄,建立南朝,按道理后人应该称他为太祖。而高祖一开始并不是皇帝的庙号,而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尊称汉朝建立者刘邦为高祖,因为《史记》影响力极大,就一直流传下来了,但是其实刘邦的庙号并不是高祖,而是太祖。
而世祖一般都是给有为君王的称号,而刘裕的孙子刘骏虽然进行过一定的改革,但是还不足以称得上世祖的庙号。
混乱的南朝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庙号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极其重要,是后人总结其在位期间过失贡献的佐证,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封的。那么像南朝这种庙号极其混乱,三代中出了三个祖是绝对不正常的,我们也可以从侧面得知,南朝初期的政治是比较混乱的。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后世历代开国皇帝建立国家以后,首先的任务便是统一天下,刘裕建立南朝之后也同样雄心勃勃,但是,时不待我,刘裕建立南朝时已经57岁了,只在位三年,在自己59岁便驾崩了,这真的是有心无力了。
在刘裕死后便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三儿子宋文帝刘义隆,那为何刘裕没有按照古代惯例把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长子呢?
刘义符在18岁的时候就被杀,而老大的关系和老二并不好,最要命的是二皇子的关系和登基大臣也不好,就这样,大皇子被废后二皇子就被杀了,最后是三皇子刘义隆登基。而三皇子登基后转手就把登基大臣杀了。
刘义隆的偶像是汉武帝,完全掌管朝政之后便雄心勃勃的准备北伐,没想到北魏的拓跋焘很厉害,打不过,最后落荒而逃。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刘义隆北伐失败,后院着火,竟然又发生了太子想当皇帝,整出巫蛊之事,按道理来说刘义隆应该把太子杀掉,可是刘义隆却选择了放过太子,最后呢,太子刘邵将他反杀后登基。
这样弑父肯定不得民心啊,没过多久,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刘骏起兵杀掉了刘邵,登基为帝。太子刘邵也是罪有应得,被钉在历史和耻辱架上。对比来看,清朝雍正因为天资聪颖,在自己的父亲康熙那争取到了一个皇位,而刘义隆被自己的儿子搞死,真不得不让人感叹啊。
走向灭亡的南朝
刘骏死后,庙号“世祖”,刘骏是一个污点极多的皇帝,但是也算得上一个有小小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改革,使得南朝有了一点点生的活力。
他死后儿子刘子业继承皇位,这家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而且残忍至极。他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女儿山阴公主,她在历史上也是口碑不太好。经过他们这样搞,南朝的国运也渐渐没有了,其朝政越来越不得民心,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史称“南齐”。
其实刘义隆最初的庙号并不是太祖而是中宗,但是刘骏为了想要证明自己是正统,便给自己的父亲刘义隆太祖的庙号。
其实,庙号混乱的不仅仅是他们,曹家三代,曹操太祖、曹丕高祖、曹叡烈祖。这种混乱也侧面体现出当时政治的不稳定,而这些王朝无一例外都是短命王朝。随着后世对于庙号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庙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自己定的。
小结:
世界万物都是有规律的,这种庙号的混乱从侧面体现统治者的混乱,因为古代皇帝拥有一个国家的全部权利,所以,这种混乱必定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国家的稳定决定了百姓的生活,百姓没办法好好生活终是要反抗的,最终不得民心,改朝换代,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