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名将折戟歧沟关,大宋从此患上恐辽症

名将折戟歧沟关,大宋从此患上恐辽症

精心策划的北伐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再次发动北伐。

北伐的主要目标还是要夺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地区,当然,宋太宗赵光义也想借此一报七年前惨败高粱河、臀部中两箭的旧仇,挽回自已在大宋臣民中的高大形象。

这次北伐的形势看上去对宋军比较有利,辽国孤儿寡母主政,主少国疑,国内局势不太稳当,而宋军在吸取第一次伐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二次北伐进行了较为周全的准备。

宋太宗亲自主持军事会议,计划将宋军分成三路进军。

东路军由名将曹彬为主帅,崔彦进为副,出雄州(今河北雄县),攻取涿州,牵制辽军主力。

中路军由名将田重进为主帅,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夺取蔚州等地,负责截断辽军西进的道路。

西路军由名将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出雁门,夺取云州等山后(太行山以西)地区,然后转掠山南(太行山以东)。

雍熙北伐形势图

在宋太宗的战略规划中,东路军虽是主力,却非主攻,其主要任务是在正面摆出佯攻姿态,牵制住辽军在幽州附近的军队,从而为中西两路大军争取时间。真正的奇兵是西路军,待西路军完成战略目标后,三路大军会师幽州,最后再与辽军主力决战。

实事求是地讲,从五代残局中走出来的宋太宗,也称得上是一位战略家,他主持制定的这一北伐方略,至少从战略层次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

但再好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合适的将领去执行。古代的行军作战,因受地形、通讯、军粮供应等条件限制,对前线将领的综合素质如大局意识、组织协调能力、临机应变能力等要求更高。

且看宋太宗任命的三路大军主要将领,乍一看,确实都是经验丰富、战功赫赫之名将。东路军主帅曹彬,开国名将,曾先后主导或参与灭后蜀、灭南唐、伐北汉等重大战事;副帅崔彦进,开国名将,曾从太祖赵匡胤征讨李筠、平定李重进,从平后蜀,征讨北汉。西路军主帅潘美,开国名将,先后攻灭南汉,协助曹彬灭南唐,平定江南,参与攻灭北汉等;副帅杨业,原北汉名将,号称杨无敌。其他诸如田重进、杜彦圭、米信、李继隆、李继奋等,也都是一时之名将。曹彬挂帅的东路军,就集中了三十余位主要的将领,堪称将星云集。

除了名将之外,还有精兵,宋太宗集中了几乎全部军中精锐,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解决燕云问题。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军将领形象

但是宋太宗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一个要命的问题,他任命的统军主将,年纪都有点太大了。据统计,宋代人的平均寿命为30岁(林万孝《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此时,东路军主帅曹彬55岁,西路军主帅潘美61岁,中路军主帅田重进57岁,东路军副帅崔彦进更是已经64岁了。五六十岁的年龄,在当今这个时代,也可归入老年人行列了,何况千年之前的宋代呢。

人的年纪一大,就容易出现缺乏进取心、精力不足、顾虑多、反应迟钝、优柔寡断等问题。

当统军主将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当他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临场指挥能力等均出现明显下滑的时候,他的个人威望,他对部下的控制力,也会随之下降。这样的统帅,带着大伙打顺风仗可以,一旦遇到些问题,就很难驾驭住局面了。

我们来看看曹彬的表现吧。

被裹挟的老将

曹彬画像

在大军将要出发前,赵光义对曹彬再次叮嘱:潘美率西路军先去取云、应二州,你们这十万大军大张旗鼓摆出要攻取幽州的样子,但要持重缓行,不要贪求功利。辽军听到这个消息后,一定会集中主力来救涿州地区,就无暇救山后了。

宋太宗说得够清楚了吧,曹彬不可能听不明白,但问题是,曹彬的大军刚一出发,他就开始控制不住节奏了。

从公元986年三月初五曹彬遣先锋李继隆进攻固安开始,东路军连克固安、新城,到三月十三日,就已经把涿州拿下了。

是不是跑得太快了?反正赵光义是这种感觉。潘美的西路军三月初九出西陉,三月十三日才攻克第一个攻击目标寰州(今山西朔州东),田重进的中路军此时也刚到飞狐南,本该持重缓行的东路军,反而成了进军速度最快的一支了。

我们可否怀疑,性格一向端庄谨慎的曹彬,是不是已经被手下立功心切的骄兵悍将们裹挟了?

北宋自立国以来,先后扫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政权,君臣上下,踌躇满志,早已把燕云十六州视为囊中之物,虽有七年前的高梁河之败,但根本未引起北宋决策层的重视,军队将领们,普遍把收复燕云十六州当作最后一战,也是最后的立功机会。曹彬、潘美作为开国名将,已经有了灭国之功,可以“持重缓行”,但他们手下急于立不世之功的将领们,怎么能耐着性子“持重缓行”呢?

北宋第一良将曹彬

曹彬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拿下涿州后,与契丹名将耶律休哥对峙于涿水之北,对峙了十几天后,曹彬军出现一个要命的问题,带的粮食吃完了。这个时候,曹彬才想起宋太宗让他“持重缓行”的告诫,于是作出一个荒唐的决定,全军退回雄州取粮。

东路军从雄州出发,折腾了一个多月,再退回到原点,这曹彬是不是老糊涂了?

宋太宗听说后气得骂娘,他说哪有敌人在前,反而退兵补充粮草的道理!于是急忙派使者前去传令,退就退了罢,赶紧和米信军会师,按兵不动,养精蓄锐,不要再轻举妄动了,虚张声势把敌军主力吸引住,等另外两路大军杀过来一块包饺子就行了。

按理说,虽然曹彬出了一记昏招,但部队基本上没啥损失,如果此时遵照宋太宗的指示,稳固好营盘,妥善解决困扰全军的军粮问题,将更多的敌军主力吸引过来,当好诱饵,仍不失为一步好棋。

但就在曹彬大军折返之时,中西两路大军捷报频频传来。

中路军方面,田重进军先在飞狐南口大败辽军,生擒辽国名将、辽西南面招安使兼冀州防御使大鹏翼及监军马赟、副使何万通等将领及三千名辽军士兵,斩首数千级。随后劝降飞狐、灵丘守将,进占燕云十六州之一的蔚州(今河北蔚县)。

西路军方面,潘美军继攻陷寰州后,又先后攻取朔州、应州、云州等山西诸州,兵锋所到之处,辽国官吏望风而逃。

曹彬手下众将,听到中西两路大军的捷报后,纷纷坐不住了,看样子契丹军队确实不堪一击,照这个速度打下去,中西两路军攻下幽州那是指日可待,如果再在这里坐等下去,那军功可要被别人抢走了,到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这一大帮子有头有脸的将领,脸面该往哪里搁呀。

于是,众将纷纷向曹彬建言,要求尽快进军,曹彬本不想违背宋太宗的指令,但众将有的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的发牢骚说本想跟着曹公能够建功立业,结果如何如何。在众将的鼓噪和“民意”裏挟下,在这个事关全局的关键时刻,曹彬的立场动摇了,他再一次将宋太宗的叮嘱抛之脑后,命令全军带上粮草,再去攻打已得而复失的涿州。

于是,一场悲剧便发生了。

一边倒的屠杀

此时,辽国萧太后、辽圣宗御驾亲临幽州附近,辽军主力集结完毕,已做好反攻的准备。曹彬率军虽再次攻破涿州,但敌我形势已经不同上次,宋军粮草即将耗尽,士兵也疲惫不堪。

曹彬见势不妙,面前这块骨头不好啃,没有粮草,城也难以守住,于是又采取三十六计的上计,想再退回去。

但这次想走就没上次容易了,契丹大军紧紧追赶,曹彬大军且战且退,退到歧沟关(今河北省涿州城西南约20公里),终于被萧太后和耶律休哥大军追上围住。

曹彬命令宋军将运粮车环绕在阵前来防御契丹骑兵的冲击,耶律休哥见状下令包围宋军,并以轻骑绕到侧后切断宋军粮道。

两军一直相持到当天夜晚。

敌人就在眼前,之前叫嚣着请战的将领们却早已失魂落魄。

曹彬不愿坐以待毙,和米信率领少数亲卫骑兵趁夜悄悄打开车阵,从契丹骑兵中撕开一个缺口向南狂奔,弃军而走。

曹彬的突围不但撕开了契丹军一个缺口,也让宋军的车阵漏出一个缺口。耶律休哥迅速下令全军冲击车阵缺口,对宋军发起了全线进攻。

主将一逃,剩下的宋军顿时成了无头苍蝇,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不顾阵型疯狂奔逃,契丹人趁机展开掩杀。

岐沟关战局当即出现了一边倒的形势,一场大屠杀就此开始。

岐沟关之战

成千上万的宋军被契丹追杀至白沟河,因无路可逃,便径直跳入河逃跑,结果被淹死无数。幸亏宋将李继隆挺身而出,指挥所部士兵顽强抵抗,挽救了一部分宋军。

曹彬、米信沿途收集溃军,逃到了易水河畔,以为到了安全地带便在河边埋锅做饭。

不料,耶律休哥的骑兵又追来了,宋军再次仓皇渡河逃窜,惊慌失措间互相推搡踩踏、溺死者无数,丢弃的盔甲堆积如山。最终曹彬、米信仅带着少部分人逃到了高阳。

史载:“宋师望尘奔窜,堕岸相蹂死者过半,沙河为之不流”。

从岐沟关以南到高阳以北,沿途到处都是宋军的尸体,耶律休哥下令将宋军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起来,筑为“京观”,以宣扬他的赫赫“武功”。

京观

耶律休哥眼见宋军已经被吓破了胆,便建议萧太后趁机一鼓作气,打到黄河岸边,与宋朝划河而治,萧太后没有同意,她见好就收,班师回南京。

东路宋军惨败,萧太后可以从容调兵对付另外两路宋军,不久另两路先后撤离,但是西路军副将杨业战败被俘,不屈而死。

雍熙北伐再次以惨败收场。

“岐沟之蹶,终宋不振”,从此,“宋人不敢北向”。

歧沟关之战成为宋朝雍熙北伐的转折点,宋人从此患上了“恐辽症”,一百多年内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过契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主帅,北伐,名将,问题,东路,宋太宗,将领,患上,大军,曹彬,故事传记,耶律休哥,涿州,宋太宗,宋军,曹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主帅,北伐,名将,问题,东路,宋太宗,将领,患上,大军,曹彬,故事传记,耶律休哥,涿州,宋太宗,宋军,曹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主帅,北伐,名将,问题,东路,宋太宗,将领,患上,大军,曹彬,故事传记,耶律休哥,涿州,宋太宗,宋军,曹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