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辛弃疾到底有多狂?带50轻骑闯5万敌营,他是怎么敢的?

辛弃疾到底有多狂?带50轻骑闯5万敌营,他是怎么敢的?

引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们曾经以为这是辛弃疾的梦想,但是万万没想到这却是他的真实经历。读辛弃疾的诗词只知道他狂,但是却不曾想他已经狂到如此地步,他曾经带着50轻骑直击敌军营帐,擒了叛徒张安国,自己却毫发无伤,他用行动真正诠释了什么叫“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50人打5万人他是怎么敢的?事情的始末还需娓娓道来。辛弃疾自小就有鸿鹄之志,虽年仅10岁,却已胸怀理想,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驱虏复国。年纪轻轻便已拥有忠肝义胆,只待有朝一日能提剑杀敌,实现自己的抱负。

生逢乱世,国家飘零,金人在南宋的土地上为非作歹,辛弃疾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奈何朝廷无作为,他们只好开始自救。终于,他抓住机会,组建了一个将近2000人的农民起义军,他们的目的就是:杀了金人,保卫自己的国家。

后来,辛弃疾结识了一个叫耿京的人,他也是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不过他的队伍庞大,足足有25万人。如果这支军队接受了有素的训练,是足以对抗金军的。和耿京领导的队伍比起来,辛弃疾的就是小巫见大巫,于是他便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加入了耿京的队伍,壮大了队伍的实力。

有好人就有坏人,有忠臣就有小人。很不幸,他们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个叛徒,这个人就是张安国,他是队伍中一名重要的将领,为了名利,他不惜出卖自己的同胞,出卖自己的国家,叛变金人,最后耿京被金人残忍杀害。

辛弃疾正是年轻气盛,听闻耿京的死讯,顿时血气上涌,一心只想为耿京报仇。虽然辛弃疾他们的队伍很庞大,实力也不容小觑,但是真正到了上战场的时候,个个都很惜命,再也没了当时那种豪情壮志,英勇气概,都只想做个缩头乌龟保全自己。

辛弃疾无奈,最后只组建了一支50人的轻骑,辛弃疾把他们这支队伍称之为“敢死队”,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几百个敌人,也不是几千个敌人,而是足足5万的敌人,在旁人看来,这无疑是去白白送死。但是为了兄弟,为了国家,辛弃疾带领着自己的“敢死队”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敌人的军营。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辛弃疾闯了金人的军营,不仅毫发无伤,还生擒了叛徒张安国,最后张安国被带到临安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举动无疑是鼓舞了士气,更是给金人一个很好的震慑,南宋一直处在金人的压迫下,辛弃疾这一举动也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辛弃疾一战成名,是百姓眼中的英雄,当时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也很“开心”,以“惜才”之名任命他为江阴签判。那时,辛弃疾23岁。原以为受君王的看重,有朝一日能驰骋沙场,上阵杀敌,收复失地。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这一辈子已经没有机会上战场了。

辛弃疾虽然入朝为仕,但是他内心却是向往战场,他就像一头“困兽”,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一点点凋零,自己却无法改变什么,心中悲痛万分。南宋一次次的北伐失败,一次次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军队早已是一盘散沙,士气萎靡不振了。

辛弃疾痛心疾首,只能将自己情感与悲愤全部挥洒在诗词中,辛弃疾很多诗词的意境很美,有蝉声、鸟声、蛙声等,看皎洁的明月,呈现一片祥和的景象,他开拓了诗词的思想意境。如果不去了解辛弃疾,我们便会单纯地以为辛弃疾只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了。

结语:在乱世中,自己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只能以乐景衬哀情,突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悲哀,直到他67岁去世,仍不能忘怀的就是,那个已经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国家。生不逢时,当辛弃疾遇到南宋,他也只能抑郁而终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辛弃疾,敌人,耿京,国家,张安国,诗词,轻骑,金人,队伍,战场,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张安国,轻骑,金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辛弃疾,敌人,耿京,国家,张安国,诗词,轻骑,金人,队伍,战场,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张安国,轻骑,金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辛弃疾,敌人,耿京,国家,张安国,诗词,轻骑,金人,队伍,战场,观点评论,辛弃疾,耿京,张安国,轻骑,金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