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江南有多富?就拿市场店铺来说,在很多府县内:驿站旅馆酒店、高级的餐饮行当、珠宝金银店铺,甚至唐高宗时杨贵妃喜欢吃的稀罕物--荔枝,秦朝时嬴政都舍不得吃的牛肉,以及让开国智囊李善长心心念念的同款河豚,这里是因有尽有。
人在明朝,我常常可以在高楼之上与另一座高楼的人对望,俯看闾阎铺地般的格式精致民居,以及城内各处热闹的街市,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人流之巨,一点也不为过,与现代相比简直别无二致。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我的冤种翰林院修编领导,让我去北方考察风俗而结束。
初有发现
此时正值秋季,我第一次踏上了考察北方的旅程,奇怪的是我已经行至1个时辰,硬是只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
“大爷,我初来乍到,请问这个地图上的地点在哪啊?”
大爷凝视了许久,才从嘴里蹦出一句:
“我,,,,,,我不识字。”
以前只是想到过南北差异,没想到居然如此之大。
其实,在踏上江北旅程前,我也去过扬州、淮安等地,当时还觉得差异不大,可如今越往北走,越是超出了认知。
首先是人烟稀少,要不然我怎么走了1个时辰只遇到一位大爷。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仅是那位大爷,我在进入村镇后发现,这里读过书的人很少,特别是在过了江南后,走百里才能看见几家学堂。当地建筑也多以茅草屋为主。
就茅草屋而言,江南地区已经很少出现,但北方却多如牛毛。也是,在太宗爷还没进入南京那会,江南就已经用瓦、砖,砾石等来装饰屋子了。
北方人多脾气暴
“北方人脾气爆”是我在北方考察了几个月,走遍了很多地方后得出的结论。我在南方时,大家都很客气和善,没有什么冲突。可在北方,他们大多脾气异常暴躁,亲兄弟、亲父子都能掐起来;以至于我在山东客栈喝茶时,听到最多的新闻就是“震惊!哪哪哪又有凶案”或是吃着饭呢,隔壁桌因为结账的事情打起来。山海关后就更夸张了,他们和蛮夷鞑靼相差无异,怪不得咱们英宗留学鞑靼回去后性格大变,本是被王振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小孩,后来居然还能手撕政敌。
徐州、临清等地,妇女卖身成风
很多人都调侃江南多红楼,其实那是江北的特产,江南可不背这个锅。例如,比我晚了几百年左右的《鹿鼎记》中,主角韦小宝所在的地方是扬州,而扬州是江北。
江南地区的女子啊,其实大多时候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顶了天站在自家高楼,探出头去下望世间繁华,根本不像后来电视演的那样整天在大街上瞎溜达。
可北方女子不同,一些北方的女子,是会出来做农活,做事情的,而在徐州、临清等地,还会有女子化着浓妆站在街头,和路过的男子谈价卖身过活。
南北武器大不相同!
我在江南时,武官同僚的兵器,大多是枪、剑、戟等。而北方又和他们大不相同,例如辽东地区,多以骑兵、弓箭为主。其实这些差异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北方士兵常年和蛮夷打交道,多以骑兵为主,如果我们的边军还是固守传统步兵,是会吃亏的,经历的多了,自然会改变,于是久而久之便养成了骑射的习惯。
再来说说丧葬
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时间段有4个时候,一曰呱呱坠地,二曰金榜题名,三曰洞房花烛,四曰就是呜呼哀哉了。
在人的丧葬上,南北的差异则更明显。
我有一个朋友,他亲属去世后,将尸身葬在了城墙旁,这是因为南方有“不埋委水旁”的传统。而北方不同,他们没啥讲究,可随意选址,逝者埋在江边、田畔、里闬都可。
说个更奇葩的,不去北方不知道,一去北方吓一跳,江北的和尚居然吃肉!真是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啊!
经过这几年的一路北行,还真是发现了很多平时闻所未闻的东西。其实南北差异是必然的,我们既不能用某一种局限性的眼光去评价某地的风俗,也不能简单的去比较二者谁更好。正如一定阶段的文化影响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那样,一定的地方局限性会影响该地方的文化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