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民间小俗事
说到李世民相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虽然一谈到“玄武门之变”他杀害亲兄弟,逼宫于父亲高祖,干出这样不光彩的事,怎么看也像个十足的大恶人。
可偏偏就是这个大恶人成就了灭隋之后唐初的第一个大盛世,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而在我国古代的帝皇之中,李世民的能力,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更是可排进前三,妥妥的一个千古一帝。
可是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的脾气非常的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从他的善于纳谏,为了不重复隋炀帝的老路,他非常喜欢大臣们给自己提建议,最好是天天对自己有意见,甚至还鼓励他们多打脸。
看魏徵就知道了,专业打脸高手,想装修宫殿“陛下你这是铺张浪费”,想看望长孙皇后的墓思念“陛下,父母不看,你这是不孝顺啊”。诸如此类的谏言太多太多了,要是换成向商纣这样的暴君谏言,说不得立马被炮烙或跟比干一样被挖心了。
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旧唐书》·第二十一·魏徵
史书上的李世民的脾气好到这种程度,还是被迫发动兵变,走到这一步,我认为不过是一个老实人的自我反抗罢了。
自古以来,长幼有序,多少皇朝的灭亡都是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起了矛盾,到了高祖李渊这也一样。
隋文帝因为废了太子,立隋炀帝而导致了灭亡,好不容易夺得天下,高祖其实很怕重走隋朝灭亡的道路。即便二子世民功劳大,更是帮他奠定了几场大战役的胜利,可是他依旧选择遵循长幼有序的祖宗礼法。
高祖受禅,立为皇太子。—《旧唐书》·高祖诸子
为了不让两个儿子反目成仇,高祖甚至决定将两个儿子分开,太子留在长安,李世民安置到洛阳,但是这个计划却被太子李建成给阻拦下来了,李建成这一步其实走得很妙,不想把弟弟放到洛阳那种兵多将广的地方让他找机会对付自己。
而是不给他任何的权力,将他困死在长安城里。
明明走了一步好棋,可接下李建成又妄作胡为,给后面的“玄武门之变”带起了节奏,他把李世民逼的太紧了,自己住进豪华的东宫,给弟弟安排进了破旧的大安宫府邸,破旧到什么程度呢?
初,太子居东宫。令秦王居西宫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旧唐书》·高祖诸子
连高祖都看不下去了,毕竟自己的领土有四分之三,都可以说是老二打下来的,如何简陋的府邸,李世民住起来,依旧不哭不闹,没有任何怨言,这使得高祖对他的看法有了很大转变,甚至想换太子。
他经常拿李世民跟杨广比较,虽然两人同样的勇猛,可李世民相比隋炀帝更为善于征战,可是他还是怕李世民是在自己面前装蒜,怕他跟杨广一样是假慈悲。
而父亲对弟弟的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使得李建成有了想法,“父亲是不是想立他为太子?”
一次得知父亲要带众人去户外打猎,为了一劳永逸坐稳太子之位,他精心的准备了一次暗杀计划,提前命人把秦王的马给换成了未驯服的烈马,企图使李世民在骑马疾驰的过程中被马儿甩出马背,摔个半身不遂或直接暴毙。
哪曾想到李世民武功了得,轻而易举就跳离了脱缰的马,仿佛没事人一般,对众人说笑道“我自有天命在”。本来只是一句福祸相倚自有命运注定的说辞,可在高祖听来就像一根刺,像一直想扎在皇位上的刺,他掐灭了立李世民的念头。
此事过后,李建成更为疯狂,企图暗杀李世民,虽然没有取得成功。可李渊竟也撒手不管,决心死保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了,为求自保,他悍然发动兵变诛杀了自己的大哥和三弟。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旧唐书》·太宗
并通过逼宫得到了皇位,向外尊称李渊为太上皇,将他安置在自己曾经居住的大安宫,一直到去世仍旧被幽禁在大安宫。
其实到了一步,再去讨论谁的错,已经不重要了,毕竟自古皇家之事又有几人能说得清的?
虽然唐太宗这事干的不光彩,可在他心里一直装的都是百姓,生活在他治理的封建社会有着极其罕见的公平。如果不读书,努力练武当兵,只要不偷奸耍滑,至少也能当个军官光宗耀祖,而文学或是经济学得好,也能在地方上当个地方小官,逍遥快活。
即便两样都不行,但在“贞观之治”的盛唐赋税轻,本分地做个老百姓务农,秋收也能家有余粮,喝上小两口。
他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遗言,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君王能如此看重老百姓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太宗、《旧唐书》·高祖诸子、《旧唐书》·第二十一·魏徵
十个军事区,安禄山只掌其三,却能攻破长安,谁无形中成了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