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白这首诗的的观点,跟韩愈不谋而合,还透露了自己的师承

李白这首诗的的观点,跟韩愈不谋而合,还透露了自己的师承

唐代文豪刘禹锡说,“八音与政通,而文章与时高下”,意思是音乐和文章的风格、水准随着时代不同而变化,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继两千年前的思想大爆炸、百家争鸣之后,中国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代,非盛唐和北宋莫属。广义的盛唐,有一种界定范围是唐高宗到唐宪宗时代,大约一百七十年。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的武则天时期;韩愈出生比李白晚了60多年,在唐宪宗驾崩四年后去世。这两位大文豪一个是诗仙,一个是文章圣手,都站在文学殿堂的顶点,而他们对诗歌的看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李白有一首无题古风,是他晚年所作,评价了历代诗歌的优劣。开头两句是“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相信很多熟悉李白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这首诗。《诗经》里有风、雅、颂三部分,李老师以大雅借指雅正的诗歌。这首诗把先秦到魏晋数百年间的诗歌批评了一番,认为其文风萎靡不振,多哀怨之语,或者徒然追求辞藻华丽而没什么内涵。

东汉末、三国之际有七个文坛风云人物,号称“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等人,李老师在他的诗里是这么点评的,“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南宋理学家朱熹看到这首诗,说李白不光会豪迈,偶尔也玩和缓。意思是这首诗娓娓而谈,评论了前朝诗歌。实际上李白的豪情无处不在,此诗中还有一句“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就说他的理想是学习孔子删削《春秋》的方法,编选古诗,发扬雅正之音,流传千古。

李白仙去几十年后,唐宪宗元和年间,韩愈给宰相郑余庆写了一首长诗,想推荐他的铁哥们、大诗人孟郊做官。其中写道“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就是说建安七子还算有才华的,到晋代、南朝,诗歌日趋没落。实际上,从东汉末到隋朝,不论写文章还是诗词,能被唐宋大文豪们称赞几句的屈指可数,也就陶渊明、谢灵运等几个人而已。苏东坡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意思是从东汉到隋朝八个朝代,处在文学的衰落期。

都说李白是大天才,天才的能耐是别人学不来的。他的诗下笔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几乎不像是凡人思索得来的句子。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但作诗首先是一门学问和技巧,有很多讲究,李白当然也要有学习的对象。今天热爱诗词的小伙伴们,对于李白某首诗模仿了谁,可能有所了解,但那种模仿不代表李白从中汲取了多少营养。李白真正的师承是谁,或者说他的诗风主要是从哪里学来的呢?

这个问题,唐代以后有不少学者分析研究。北宋文人阮阅在《诗话总龟》里说,李白主要是从《诗经》里吸收的营养,而诗经中的《大雅》部分又是他主要的学习对象。因为《诗经》里的《国风》部分,属于民谣,不及大雅、小雅的平和中正。清代的文人鲁九皋著有《诗学源流考》,在近代影响力比较大,他也说李白写诗的本领得自《诗经》,但李白主要学习的是《国风》部分。这两位学者的论点依据就有李白这首古风《大雅久不作》。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看法跟前面两位又不一样,《朱子语录》里说到,李白的诗,一直学的是《昭明文选》里头的诗歌,而且对初唐诗人陈子昂的作品借鉴最多。因为李白的不少古风,都直接使用了陈子昂的原句。

三位古人对李白的师承谁说的对呢?其实他们应该都说中了一个方面,李白这样的大天才,自然也是博采众家之长。《昭明文选》收录有周代到南朝七八百年间的诗歌,李白不喜欢东汉之后的,但西汉乐府及以前的诗歌,肯定有一些能入他法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有很多辞藻优美且含义深刻的佳作,想必李白也学到了其中精华。

比如《诗经·卫风·河广》篇,只有八句,短短32个字,但人家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很绝妙。“谁谓河广?曾不容刀”,黄河很宽吗?在作者眼里放不下一把刀。这首诗写的是游子在外,思恋故乡,滔滔黄河在他眼里,不过是一条水渠,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的回家之路。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气势磅礴,有一句“飞流直下三千,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种比喻和夸张,似乎又超过了《河广》。我想,这大概就是李白学习《诗经》的一个心得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白,东汉,建安,诗歌,大雅,文章,观点,诗经,韩愈,部分,观点评论,李白,诗歌,唐宪宗,诗经,韩愈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白,东汉,建安,诗歌,大雅,文章,观点,诗经,韩愈,部分,观点评论,李白,诗歌,唐宪宗,诗经,韩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白,东汉,建安,诗歌,大雅,文章,观点,诗经,韩愈,部分,观点评论,李白,诗歌,唐宪宗,诗经,韩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