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事情脑补封神史》第191期:开国
文/王事情
第67回,时当纣王35年三月初三日,姜子牙在西岐上出师表,中心思想就一句话,奏请武王伐纣。姬发接表,先是指出了纣王的无道确是事实,接下来的反应却是匪夷所思。
他直接搬出了文王去世时的遗言,切不可以臣伐君。按,第29回,文王临终前确实首先说过,“纵天子不德,亦不得造次妄为,以成臣弑君之名”;又说,“商虽无道,吾乃臣子,必当恪守其职,毋得僭越,遗讥后世”。这两句话很好懂,都是说,身为臣子的,不可行篡逆之事,去打君王。
武王搬出父亲这番言语,自然是表明自己遵从的决心。他若不听先王遗愿,乃是不孝;以臣伐君,乃是不忠。一个人若是不忠不孝,大义上就站不住脚,不但对姬家是灭顶之灾,更使新生的西周政权也成了伪政权。所以他故作天真地说:孤与相父共守臣节,以俟纣王改过迁善,不亦善乎?
这句话当然其扯无比,我们听听就行了。姬家如果真的守臣节,姬昌就不会请来姜子牙治国理政了,也不会去讨伐崇侯虎了,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呢,何况姬家和崇家都是商朝养的狗。截止第67回,西岐已经与商朝之师掐了36场,姬家如果真的守臣节,那也别打了,直接自缚双手,上朝歌请罪就好了。姬家如果真的守臣节,就不会越打越强,从10万人打成60万,直接将部队就地解散多好。
最后,姬发如果真的想守臣节,完全不用现在才说出来啊!在此之前他就可以做很多事。书中有言,“西岐城众将,打点东征,一应钱粮,俱各停当,只等子牙出师表”。里面有八个字,打点东征、一应钱粮,看着简单,做起来其实千头万绪,牵扯了西岐这台庞大战争机器的方方面面,不是一天两天、甚至十天八天能做完的。西岐马上要打的,可是一场灭国级战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半年到一年做谋划、做准备,是完全应该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何时何地,武王都可以按下暂停甚至停止键,阻止这一切。他既然不曾按,那便代表他不想停。
何况,商亡、周兴乃是天意。世上有什么能大过天意?而且这个天意有上至女娲、元始,下至姜子牙等人的背书,十绝阵、黄河阵上发生的事也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道理三岁小孩子都懂!
所以,武王不是不想伐纣。他只是借此庄重场合,要做一些事罢了。不用怀疑,军国要事大过天,头天晚上他一定已经和亚父推演过一切程序和问答了。当武王在朝堂上把这个问题抛给姜子牙,其潜台词便是希望在那个隆重无比的日子里,当着群臣的面,让姜子牙替他扫除“先王遗言”的障碍,确定伐纣的正义性!
事实上,武王的志向早在第34回就表明得一清二楚了。
这一回中,黄飞虎反了朝歌,杀出五关,径投西岐,在相府与姜子牙相见已毕。姜子牙入宫见驾,武王说的话很有意思。如果武王真的守臣节,自该为天子拿住反贼黄飞虎,送回朝歌斩首。可是他听说武成王弃纣来投后,竟只说了一个字:
请。
黄飞虎进殿相见,表示要效驽骀之力。
武王:昔黄将军在商,官居何位?
姜:官拜镇国武成王。
武王:孤西岐只改一字罢,便封开国武成王。
随即下旨与黄飞虎造王府,又将其家人、义弟、家将等共计3000人尽数接纳,各各官居旧职。
注意,这里武王给黄飞虎封的官职为:开国武成王。开国的意思不需多讲,就是建立新的国家。可是,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西伯侯称王,实际上是使天下出现了两个国家、两个君王。只此一个举动,已是公然反叛了。所以,通过黄飞虎的官职,武王的心迹已经完全透露。
而文王虽看心谆谆告诫武王不可以臣伐君,但是,这恐怕仍然只是屈从于道义而非内心真实想法。通常我们认为姬昌生前并未称王,而是西伯侯,但其实在原著中他确实称王了,第23回为造灵台出告示张挂,起首便是“西伯文王示谕军民人等知悉”。麾下重臣散宜生等,对他的称呼也是“大王”。
文王夜梦飞熊之兆,散宜生直接以商高宗梦傅说比拟之,这个比拟其实也不妥,但也正证明西岐君臣绝不甘心顺服成汤之心。书中第1回说商朝开国君王成汤得伊尹,遣使往聘之,而不敢用,进之于天子。夏桀无道,信谗逐贤,而不能用,才归之于汤。文王得姜子牙,连这个必要的作秀程序都省了。
文王逝后,姬发即位,自立为武王。这个称号也并非后来的谥号,而是生前称王。比如商朝的上大夫姚中就说,姬发自立为武王,其志不小,意在谋叛。力劝纣王兴师问罪,以正国法。可是纣王面对这个可能会颠覆殷家统治基石的新生政权,竟然不曾给予哪怕一丝的尊重和重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