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他建功立业的开国武将和文臣们,都被他杀得差不多了。
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不惜背上虐杀功臣的骂名,连他主动邀请为官的刘伯温,他也没放过。
朱元璋三番几次,对刘伯温动杀心,都被刘伯温巧妙躲过。有回,朱元璋终于下了决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突然大喊自己有个字不会写,又让朱元璋不得不放过他,最终保住了一命。
一身正气却仕途多舛
刘伯温,是个精通天文地理数学乃至兵法的文化人,二十三岁时,他考中进士,但当时兵荒马乱,四处都是战乱,刘伯温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报国的门路。无奈之下,刘伯温只得在家闲了三年。
后来,刘伯温当了一个八品的小官,工作内容就是帮县令处理一些政务。
由于勤政且公正,刘伯温赢得了百姓不少赞誉,但对于贪官来说,刘伯温这样的人存在,无疑是块绊脚石。
官场太黑,刘伯温不得已又辞了职回到老家。不久后,元朝廷又召他回去当官,才任职一年,他又因为得罪了朝中大臣辞官。
就这么来来去去的折腾了好多回,直到1360年,刘伯温都快50岁了,才碰上他的伯乐朱元璋。
于是,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了很多胜战,连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和陈友谅,都是刘伯温献计打败的。刘伯温还大胆建议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自立为王。
1367年,刘伯温为朱元璋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灭元方针,彻底拿下了元朝的政权。此后,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刘伯温以参与军机八年的老资格,当上了明朝的太史令。
明朝刚建国时,朱元璋非常信任刘伯温,刘伯温夜观天象,发现出现了荧惑星,预感不好,马上叫朱元璋发布一个罪己诏来忏悔,朱元璋立马照做。
遇到大旱,刘伯温让朱元璋释放囚犯,朱元璋说放就放,还封刘伯温为御史中丞。
但渐渐地,随着明朝政权慢慢稳定,一些朝臣和将领恃宠而骄,专断跋扈,朱元璋也开始陆续清理门户,宁愿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可疑之人。
从最信任到最疑心
朱元璋疑心病越来越重,杀身之祸也降临到了刘伯温身上。刘伯温聪明过人,不仅朱元璋怕他功高盖主,朝中其他大臣也忌惮他。
宰相胡惟庸,就是那个最忌恨刘伯温的人,因为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宰相人选的事情,刘伯温第一个说胡惟庸不合适。于是在胡惟庸整日的煽风点火下,把刘伯温叫去兴师问罪。
不巧的是,朱元璋在气头上,而刘伯温还迟到了。当时的情况是,胡惟庸找人诬陷刘伯温,在家赋闲期间到处屯田,大兴巫术,意图谋反,搞得朱元璋只想杀之而后快。
当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跟前时,朱元璋问他这些日子都在家干什么,刘伯温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他在家琢磨一个字。
这不按常理出牌的答案,扰乱了朱元璋的思维,他顺着刘伯温的话,问他琢磨的是什么字?
刘伯温大声答到,是“赦”字。
朱元璋只觉得好笑,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会不知道赦字怎么写,便提起笔在纸上写了个赦字,问刘伯温对不对。
刘伯温见状赶紧跪下磕头,高呼谢皇上恩典。
朱元璋这下才反应过来,原来刘伯温是在给他下套,但君无戏言,何况白底黑字,朱元璋不能不认。刘伯温捡回一命,赶紧跑回老家,从此再不过问政事。
刘伯温以为这样就能逃过朝廷的纷争,没想朱元璋依然对他不放心。几次没杀成刘伯温,这事成了朱元璋心里的一根刺。
终于,机会又来了。1375年,刘伯温感染了风寒病重,朱元璋叫他的死对头胡惟庸,带着宫里的御医去探望刘伯温。
结果,刘伯温在吃了御医开的药之后,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拖着病体,最后一次进京觐见朱元璋,向他说明御医开药的问题,朱元璋听后不仅不震惊,反而显得特别淡定,只叫刘伯温不要多想,好生养病。
在京中呆了一个多月,刘伯温快不行了,朱元璋派人将他送回老家,几天之后,刘伯温就咽气了。
朱元璋对刘伯温如此绝情,然而刘伯温在临终之前,还想着朱元璋和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准备了一本书让儿子交给朱元璋,并且留了句秘密的遗言,吩咐儿子在胡惟庸倒台之后,再奏与朱元璋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