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 防范风险

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 防范风险

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 防范风险

国际金融竞争加剧,防范金融风险日益紧迫。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金融强国”,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从而“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这将是新发展阶段金融工作的主线。在新发展阶段,金融安全、金融治理与金融高质量发展成为题中之义。

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基石,中国金融治理的关键在于金融资产规模占比90%左右的银行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须重视关注非传统金融风险,研究推动微观审慎监管逐一细化落地,落实全部金融活动监管。过去10年,中国金融业总资产保持稳步增长,金融体系逐渐完善,金融监管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过去5年,中国金融业以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为导向,全面金融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性举措更加完备。

过去5年,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主要有三方面体现:其一,着力解决资金空转、影子银行等问题,保持货币供应、信贷投放与实体经济的均衡,及时处置化解局部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统计显示,2017至2022年广义货币年均增速在9.1%左右,同期GDP年均增速为6.2%,总体上货币供应增速与经济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其二,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内外监督,厘清央地金融监管权责并统筹监管职能;其三,重视内外发展协调与均衡,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并举,持续改善金融营商环境,为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创造有利条件。

未来中国金融既要具备服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能力,更要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西方滥用金融制裁 加剧逆全球化

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三维度考察:

其一,金融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本次会议强调“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可见金融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新发展阶段,国际和国内环境急剧变化。国际层面,全球经济、贸易、科技和金融的发展生态遭遇逆流,“逆全球化”思潮下欧美发达经济体“脱钩断链”政策频出,滥用金融制裁,金融风险大升,将给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布局和金融开放带来挑战。国内层面,中国经济转型面临“阵痛期”,产业升级难度加大,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转变,传统的房地产市场和地方隐性债务等风险有上升趋势,金融业资产质量以及处置化解潜在风险的挑战更大。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金融生态变迁,金融业的发展将不再仅仅追求规模和效益增长等短期指标,而是需要着眼长远,谨慎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前瞻性构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制度。

其二,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导向。下一步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需要把握两个导向:一是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以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标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次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与当前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发展的现实需求高度契合。二是金融发展的人民性,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于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要求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目前,金融机构正加快推动银行理财、资产管理以及保险、消费金融的普惠化,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助于让更多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普罗大众。

其三,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中国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具体展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鼓励支持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广泛开展国际业务,全力服务中资企业和国际同业。另一方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在华开设分支机构并有序开展业务。随着中国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进程加快,政策举措更实在,下一阶段金融高水平开放将迈上新台阶,有助于提升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监管 解决系统性隐患

中国金融工作须关注的四个层面:

第一,重视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治理建设。国际金融竞争加剧,复杂环境下更加考验国家金融治理能力。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出现严重的货币和债务危机,却并未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危机处置方案。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治理的短板。目前,中国不但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而且海外经济利益增多,国家金融安全不可忽视。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官方储备资产规模为3.11万亿美元。中国持续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通过持有不同组合的国债、增加黄金储备等方式,合理分配外汇储备资产,以便能够分散风险,确保国家金融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二,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检验。M2(广义货币)/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具有一定参考性。2013至202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年均值维持在10.5%,同期GDP年均增速保持在7%左右。总体评估,2008至2021年间中国的货币供应保持平稳增长。过去5年,中国强调“精准滴灌”,在总量规模、增长水平和结构上不断优化,通过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专项再贷款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举措,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近年来,中国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服务实体经济,聚焦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支持。总体而言,金融机构已经从经营战略、政策导向、激励约束机制等层面搭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完整体系,专业水平大幅提升。下一阶段既要关注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规模和增速,更要重视这些领域的资产质量、可持续性以及潜在风险。

第三,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与治理。过去一段时期,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网络支付机构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兴起,非银行金融资产增长较快。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创新,但因缺乏统一完善的金融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监管套利和逃避监管等现象,潜藏系统性风险隐患。同时,由于金融深化和数字化、金融科技等新模式广泛兴起,非传统金融风险问题增多。经过数年治理,互联网金融治理取得积极成效,金融控股公司、网络支付平台等持牌规范经营步入正轨,推动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回归主责主业,加快构建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良好生态。未来还要重点加强对地方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非持牌金融机构的监管,研究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的法律制度,加强非传统金融业务展业规范指引,增强监管效力和执行力。

第四,稳步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10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有序推进,聚焦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建设,包括双边本币互换、建立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等。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人民币跨境结算量持续增加,累计有超过25个国家开展人民币直接结算。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3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第二;二是外汇市场交易规模稳步提高,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2010至2019年间人民币的成交额增幅近12倍;三是人民币的储备货币份额加快提升。2022年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仍需稳步有序,汲取欧元、日圆的经验教训,维护币值稳定和人民币国际信誉,建立健全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规范,明确目标定位,从人民币国际结算、储备货币、交易、计价等多个路径加以稳步推进,依托重点区域自贸区、自贸港以及离岸金融中心等开展试点推进,构建既开放又规范有序的人民币国际化环境。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防范风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防范风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融观察/金融高质量发展,防范风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