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成都高新区:构建三链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让“创新种子”开花结果

成都高新区:构建三链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让“创新种子”开花结果

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学术委员会将成为实验室的智囊团……”日前,在成都高新区举行的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委员聘任仪式现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主任李为民表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将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围绕重大慢性病(恶性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攻克“卡脖子”技术,为成都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围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以科技创新体系为统揽,以中试跨越行动计划为“1号工程”,构建“人才链(PI)—创新链(IP)—资金链(IPO)”创新模式。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培育上市企业62家,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66家,聚集各类人才总量突破80万。

该区如何形成优质人才发展生态?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的堵点问题?11月上旬,记者前往该区探访。

成都高新区创新活力迸发。受访者供图让人才与创新热土“双向奔赴”

今年9月,由成都高新区承办的2023金熊猫创新创业大赛完成项目招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尖端生物医药和未来科技三大领域,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晋级总决赛项目中来自牛津大学、清华大学、首尔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院所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占比超87%。

今年初,成都高新区将2023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质年”,并发布《2023年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六大生态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不断优化提升人才发展生态,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我之前用手机在‘系统’上提交了申请,只需要根据提示按步骤填写信息、上传材料,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全部操作,实在是太方便了!”日前,就职于成都高新区某高新技术企业的张先生如是说。

张先生口中的“系统”正是成都高新区不久前上线运行的“人才分类及服务智能化系统”。该系统以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基础,借助AI辅助认定的手段,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移动端、PC端,致力为人才提供精准化、智能化的线上全流程评定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成都高新区在“硬举措”和“暖服务”方面持续“上新”,成就了人才与这片创新热土的“双向奔赴”。

首提“中试+”理念助成果转化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都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一大堵点。但要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如何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成为待解之题。

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举办“中试+”生态大会。会上,该区率先提出“中试+”生态理念,并揭牌首个“中试+”生态园区,明确将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众多科技产品得到应用,其中全球首款只利用自然空气实现诱捕并杀灭蚊子的捕蚊机——“猎蚊者呼吸式捕蚊机”备受关注。

该产品由四川大学唐成康博士团队研发,成都高新区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为其提供中试服务。通过中试,平台工程师团队帮助科研团队解决了科研成果走向产品化遇到的制造环节等痛点问题,为项目产业化提速。

如今,“中试”成为成都高新区的高频词。目前,该区已建成中试载体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治疗中试平台等24家中试平台经认定开放。同时,该区还将加快建设9个中试平台,并将聚焦车载智能系统、新材料等领域规划布局30余个中试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成都高新区:构建三链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让“创新种子”开花结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成都高新区:构建三链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让“创新种子”开花结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成都高新区:构建三链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让“创新种子”开花结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