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目前北京市已建成新型集体林场127个,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到2025年,北京市60%以上符合条件的集体生态林将纳入新型集体林场经营管理,到2035年这一数字还将达到100%。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发布了“北京新型集体林场Logo”。标识由北京市的“北”字、森林、水浪、天坛、朝阳、双手、绿叶、欢快人形的抽象造型艺术组合而成。其中,抽象的“北”字直接表达出“北京集体林场”的名称概念特征。字体笔画的动感弧线演变出舞动的绿叶和呵护的双手,环绕托举着茂密的森林、水浪和天坛造型,展现出北京市地域文化特色,树干演变出欢快人形,体现出人人参与建设林场的概念,表达集体林场“北京、绿水、青山”的概念特征。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林业改革发展处处长陈峻崎介绍,北京市自2018年启动了新型集体林场试点建设工作。落实《关于本市发展新型集体林场的指导意见》,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建立起北京市新型集体林场建设、管理、考评、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的政策体系,为新型集体林场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按照建设目标,新型集体林场将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森林资源,通过持续开展森林近自然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物种栖息地恢复等工作,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依托绿色空间和绿色资源,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当地农民就业。
据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北京市共建成127个新型集体林场,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274万亩。林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管理,严格依据管护标准和工作月历护林养林。2022年市级抽查的29个新型集体林场的综合得分均在85以上。北京市还打造了75个市级示范性集体林场,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发展模式。
陈峻崎告诉记者,北京市新型集体林场共为当地创造了2.4万个就业岗位,吸纳2.1万名当地农民家门口就业,其中1.2万名符合参保标准的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参保,未达到参保标准,但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人员也全部签订了劳务合同。通过规范的经营管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实现就业增收,提高了集体林场工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