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有骨气的王朝是谁?一般来说会有三个选择,分别是汉朝、唐朝和明朝,除去这三个朝代以外,再选一个朝代似乎很难,然而在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非明朝莫属,汉朝有骨气,但是他有过和亲送礼,汉高祖刘邦被围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时,选择给匈奴单于妻子送礼吹枕边风,唐朝有骨气,但是他与外族和亲数十次,其中还包括四位真正的公主,那明朝干了什么?会成为我心中真正的有骨气的王朝呢?
大明祖训:不合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大明的276年中,无论过的有多惨,面临的情况有多么危急,都真正做到了绝不用女人换取和平,绝不割地赔款,哪怕如瓦刺大军围攻首都,哪怕皇帝不幸被俘。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没有低头认输!细数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就没有一个是软骨头,大家最熟悉的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殉国,正统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却从未求饶,隆武帝朱聿键战死沙场,绍武帝朱聿鐭被俘后绝食自杀,还有着太多的故事证明着明朝的硬气,可能明朝的军队不是历史上最强悍的,但明朝却是古代历史上超过百年的帝国中唯一一个没有跟其他国家或势力签定任何不平等条约的,唯一一个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哪怕在亡国之后,他们依旧坚持抗击清朝长达38年之久,堪称世界之最,这也是‘‘反清复明’’为何如此耳熟的缘由。
不仅仅是他们王朝的气节,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他们君王的气节,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还有他们平民百姓的气节一样令人敬佩,明朝百姓和帝王一样都有着刚毅不屈的性格,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就是明朝百姓气节的表现,‘‘嘉定三屠’’是怎么一回事呢?清朝在灭亡明朝之后颁布了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起义反清,惨被清朝吴淞总兵李成栋领兵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藉。这场大屠杀持续了整整一天,尸体堵塞了整个河流,这一次屠杀约有3万人遇害,这就是嘉定一屠,然而还没完,在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后,侥幸逃脱的嘉定幸存者溜回城里,组织了两千人来了场反屠杀。
将归顺清朝的汉奸和官吏全部杀死,事后李成栋返回嘉定,又将整个嘉定百姓屠杀了一遍,嘉定惨遭‘‘二屠’’二十多天后,南明的一个叫吴之番的将军,率领军队猛攻嘉定夺回了嘉定城,不过没多久又被李成栋发现,把吴之番的军队砍杀殆尽,顺带又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嘉定三屠’’了,我们不难看出明朝百姓宁死不屈的性格,三次被屠都没能磨灭他们的气节。‘‘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明末清初抗清名将史可法在扬州坚守,被清军攻破以后惨遭屠城十日,死亡人数近百万之多,‘‘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这样的记载,即便是一个从未对这些历史有过过问之人,也会为之动容。
大家都知道明朝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后来朱棣登基后迁都了北京,因为北京靠近边关,所以迁都的目的就是为了‘‘天子守国门’’也正因如此,从明英宗开始到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哪怕是国难临头也没有舍弃皇都自己逃跑,当时北京形势很危急,李自成的军队都打到城门口了。有臣子劝崇祯迁都,他不迁,有臣子劝他逃到南京,他不逃,而是登上了煤山自缢殉国而死,应了那句‘‘君王死社稷’’很多人说是崇祯让大明朝走向了灭亡,其实并不然,此时的大明朝已然是摇摇欲坠,换上任何一个人来当这个皇帝,恐怕也改变不了大明的结局,然而崇祯的行为对比于清朝那些皇帝无疑不证明,崇祯是一个好皇帝,可能崇祯并不是一个有大才的君主,但至少他是一个仁厚的君主。
崇祯殉国前怕李自成伤害无辜百姓就写了一首绝命诗给他,‘‘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而宣统帝溥仪的留下的却是这么一段话:‘‘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这段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摘自于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对比于咸丰两度仓皇逃离北京避难,置京城百姓于不顾,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苟且偷生,对日本侵略者认贼作父。崇祯绝对是一个不错的皇帝,明末时期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压力,他都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凸显淋漓尽致,所以说,明朝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