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汇改”以来,沪深300指数与离岸人民币汇率(CNH)走势高度相关,甚至形成了“股汇共振”格局。但自上月开始,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A股行情却持续低迷,甚至在“国家队”增持的背景下,再度失守3000点关口。这背后的逻辑关系出现了怎样的转变?
由于A股与人币汇率涨跌同步,外界将汇市视为股市的风向标。今年8月,人民币汇率出现一波快速走贬。至9月8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交易价均跌破7.3,创年内新低。在这段时间内,A股市场也相应走低。但到了9月11日,境内外人民币汇价双双企稳,惟A股不改颓势、连续下挫。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央出手稳定外汇市场预期。人民银行在香港加量续做央票,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旨在增加海外机构沽空成本。但离岸人民币利率(CNH-HIBOR)的飙升也打压了陆股通的投资热情,盖因北上资金通常会在香港加杠杆。当境外人民币融资成本大幅抬升,北水基于成本考量就会抛售A股。
尽管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占比不足5%,但长期以来,内地股民将北水视作“聪明钱”的代表,认定后者掌握着更多核心信息。也因此,每当陆股通资金持续淨卖出,也会吸引散户投资者跟随操作,进而在市场上造成“恐慌效应”。
“中特估”投资考量多于救市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随后的一个多月里,国家多个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降息、降低印花税、降低交易费用和基金管理费用、大股东减持新规、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等。10月11日,汇金公司还出手增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金额分别约为1.3亿元(人民币,下同)、1.36亿元、0.94亿元、1.17亿元,合计约4.77亿元。
从历史上看,汇金公司此前共5次增持银行股,买入时点各有千秋。如2008年9月18日雷曼破产后的抄底,买入第二天后股市就反弹了9.5%,并很快在2008年11月触底。但要指出的是,汇金本轮增持行为不能视作是救市之举,更像是“中特估”战略的一部分,即买入市淨率低、业绩稳定、分红率高的大型国有股,借此提高市场直融比例,并壮大国有资产规模。
散户信心不足为核心问题
但须指出的是,“中特估”概念股的大股东均为国资,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少则40%、50%,多则达到70%以上;而散户在行情中的获益有限。但目前A股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个人投资者的信心十分不足,在市场波动中犹如惊弓之鸟。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与嘉信理财联合进行的资产配置调查,受访者主要来自内地一线到三线城市,年收入在12.5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中产阶层。
受访者中,只有约18%的人表示愿意持有股票,该比例是2017年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楼市的意欲也大幅下滑,35.4%的受访者称不再拥有投资性房产,较去年上升21.3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的是,现金和定期存款成为了中产阶级主要的投资选择,占比达到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