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约4400万。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对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十分迫切。
智能助听器、辅抱式移位机、跌倒检测识别警报器……一大批切中养老服务中的痛点,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黑科技”,让老人们也能拥抱智慧生活,拥有更美丽的“夕阳红”。
智能助听器:让老人“听得见、听得清”
“听不清,你大声点儿!”是很多老年人的口头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到了1.2亿。听力损失已成为对老年群体影响仅次于高血压、关节炎的常见慢性病,不仅如此,它还是导致老年人跌倒、认知障碍、抑郁等问题的风险因素。
在国内,仅有5%—10%的中重度听障老年人佩戴助听器,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水平。然而一直以来,以助听器为代表的听力辅助设备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助听器渗透率不足10%。随着AI大数据、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应用,国产的助听器品牌发展速度加快,开始与进口品牌抗衡。
2020年起,腾讯天籁实验室开始探索通过算法和深度学习完成助听器的降噪,且与国产助听器品牌挚听达成合作,基于腾讯天籁实验室领先的AI声学算法,将复杂场景下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85%,实现三档深度降噪。2022年,科大讯飞也发布了外观类TWS耳机的助听器。
经过助听器放大后产生的噪声,是很多佩戴助听器的听障人士长期面临的困扰。腾讯天籁实验室人工智能训练师付聪介绍道,用AI解决听障用户听不清的问题,首先要做深入的用户调研,找到典型的产品使用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型设计。付聪介绍,听障老人的生活场景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厨房、餐厅、菜市场、马路边。“我们要在各种场景下进行录音,进行数据清洗,结合我们特有的训练方式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在真实的环境下再进行测试,调整训练数据,迭代优化模型,最终通过产品帮助到更多的听障人群。”
智能辅抱式移位机: 老人的“第二双腿”
未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上下楼问题,难倒了不少高龄失能老人。为解决生活在老旧小区、腿脚不便的“悬空老人”的上下楼难题,辅助上下楼梯的设备,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刚需。随着康复辅助器具市场的兴起,载人爬楼机成为“悬空老人”们出行的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杭州市积极推广电动载人爬楼机租赁服务(以下简称“爬楼机”),让“爬楼机”成为高龄老人、行动不便居民等人群的“第二双腿”。
所谓的“爬楼机”,外形像一辆大号轮椅,自带智能缓震舒适系统,老人坐定后系上安全带,便可带着老人稳步上下楼,机器还自带阶沿感应功能,会自动刹车,人坐在上面有点像坐轿子。
除了上下楼外,失能或者半失能的高龄老人从床上到轮椅,以及在房间里行动的短距离位移需求也备受关注。国内一些企业也已开发出更灵活更智能的辅助位移器具。在9月中旬召开的首届深圳智慧养老展上,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发布了面向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智能化照护产品——银发辅抱式移位机。据报道,该展品优化了传统的抱起动作,采用半环绕背负曲线和二段配合抬升设计,可以轻松把老人抱起,并轻松在轮椅、马桶、床等多场景转移,提高护理效率和老人移动的安全性。
据媒体报道,该产品其实还是一套用信息化移位设备打通养老模式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它引入腾讯云实现智能化控制,将移位数据、推杆力度、电池使用次数等都储存在云端,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调整至老人舒适的参数,并实时进行安全监测。未来,它还有望实时记录老人的心率、血压、体重等生命体征,并整合居家、养老机构、社区等医疗资源,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和慢性病辅助治疗。
据了解,全球范围内优质移位机价格昂贵,一套设备的市场价格在10万元以上,而且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人的体格。相关厂商表示,希望能够整合科技企业的研发能力,联动行业生态和社会组织,为失能人群提供一些智慧的、普惠的、科技的解决方案。
安全检测系统:高龄空巢老人的“守护神器”
出门在外的子女最牵挂的往往是家中老人的安全。突发危险、意外摔倒、出门走失、没有按时吃药……这些都是老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一些高龄、独居、空巢老人,一旦出现这些意外情况,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救助,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安全。为了保护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摔倒检测系统应运而生,被誉为老人的“守护神器”。
老年人摔倒检测系统是一种基于先进技术的智能设备,旨在及时发现老年人摔倒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该系统通常由多个摄像头、数据分析算法和紧急呼叫功能组成,能够准确地监测老年人的行动和姿势,并在摔倒事件发生时自动触发警报和求救信号。
以“隐形护理员”系统为例,其智能看护摄像头具有跌倒检测、呼救词检测等安全守护功能。当家中独居老人出现在画面中时,视频AI算法通过捕捉到的人体关键节点,进行人体动作识别、姿态、行为分析。一旦监测到跌倒,会第一时间触发告警,发送给家人或指定看护人员。面向居家场景的特殊要求,“隐形护理员”还开发了“呼救词检测”功能,当老年人在视频盲区或有隐私保护需求的场景,如卧室、洗手间等,发生意外跌倒而无法活动时,“隐形护理员”可以通过捕捉老年人说出的“呼救词”触发警报。通过芯片和产品升级,“隐形护理员”识别准确率在90%以上。
隐形护理员系列里的另一个守护老人安全的产品是银龄守护卡。无论老人在室内还是室外,遇到摔倒等意外时,只要一键呼救,由政府、子女、社区、医疗机构等形成的四级响应机制会在第一时间救护老人。“很多父母和子女并不住在一起,可能随时发生危险。希望通过四级响应机制,帮助老人获得生命的救助。”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运营负责人王楠说。今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银龄守护卡搭建的四级响应机制成功救助了一位突发高血压的高龄空巢老人。“我按了紧急键,他们(120)很快就赶过来了,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何奶奶说。
老年人认知障碍防治服务:全新的“数字疗法”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983万人、数量居全球之首。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和康复也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重点。
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正在与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合作研发“银发脑动力”的语音筛查功能。该技术基于声纹识别,只需要让老人对着手机回答问题,例如在1分钟内说出尽可能多的水果种类或者宠物名称,尽可能丰富描述一幅图画的内容等,3—5分钟就可以判断老人是否有轻度认知障碍。
上海交大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周滢介绍,和传统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筛查方式相比,目前语音筛查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这一创新将大大提高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普惠性,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医疗人员的筛查效率。
此外,一旦在语音筛查阶段发现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未来将有机会尝试一种全新的“数字疗法”——“脑力智趣帮”。它将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比如设立厨艺大赛、诗词大赛等,让老人在家玩游戏“闯关”,进行认知锻炼。
“如果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前一阶段)有意识干预,可以延缓7—10年进入阿尔茨海默病。这意味着,对一位80岁的老人来说,终生都可能不发病。” 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负责人窦瑞刚说。据了解,目前“脑力智趣帮”正在做临床试验,并计划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未来将成为一种“数字药方”。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