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称,9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从8月的3.47%进一步升至3.71%,录得历史新高,全球排名继续维持第五位。数据还显示,较之今年8月,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2.77%,同期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3.96%。分析称,尽管美元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货币,但美元被频繁“武器化”,以及随之产生的“去美元化”进程,将对新的国际货币格局形成起到催发作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在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料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在国际支付领域的份额也将越来越大。\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邓宇指出,去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已达42万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增长3.4倍。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始终保持“稳健、有序、开放”的路径模式,并陆续推动建立央行货币互换、离岸人民币清算等机制等,不断扩大人民币互换规模,提升双边与多边贸易人民币本币结算的比例和范围。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上升的必然趋势。
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前景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的不断上升,反映了人民币在跨境结算与支付方面愈发受到各国欢迎,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中国超大规模的经济体量、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长期向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SWIFT数据还显示,9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前四位依次为美元、欧元、英镑、日圆。当月美元的国际支付份额较8月下降1.45%,余下3个国家的国际支付份额均有所提升。
共建“一带一路” 人币国际化提速
周茂华指出,近年来美元及部分国际金融基础设施被“武器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开始抬头,美元信用因此有所下降,各国开始积极降低对单一货币过度依赖的潜在风险。与之对应的是,中国不断深化金融业开放,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人民币资产吸引全球长期资金趋势性流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得到完善,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结算和投融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财经评论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直言,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保持在30%左右,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即便美国采取遏制打压的手段,也难阻挡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升。”
周茂华说,未来可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特别是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业务服务能力,还可探索尝试数字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以发挥其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及场景等方面的优势。
比重有望超越日圆
邓宇强调,一方面,保持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稳定均衡,将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作为主要突破口,形成更稳固的人民币国际化的“朋友圈”。另一方面,在继续发挥好现有的央行货币互换机制、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等机制作用的同时,探索稳妥推进人民币、石油、黄金可自由兑换的国际交易机制建设,以供求关系为主要基准,通过扩大金融开放、完善境内外投融资制度及支付结算系统建设,加快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水平。
邓宇相信,“未来人民币国际支付比重将继续攀升,并有望超过日圆的国际支付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