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患者逐渐增加。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4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农村地区患者数量高于城市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也有可能得骨质疏松。王冉东告诉记者,年轻人患骨质疏松可能有多种原因:长期挑食导致身体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导致骨骼长期得不到更新;缺少日晒、缺乏维生素D3;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因素导致;过度节食减肥导致营养不良。此外,熬夜、长期喝浓茶、浓咖啡或碳酸饮料也会导致钙流失。“总之,在排除代谢性疾病的情况下,年轻人的骨质疏松多数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王冉东说。
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措施是调整生活方式和服用基本补充剂。
生活方式方面,要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接受充足日照;进行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基本补充剂方面,包括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王冉东建议,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给予钙剂补充。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日光暴露不足、老年人等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可检测了解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并以此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王冉东说。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及中药。“通常首选具有较广的抗骨折谱的药物。中药具有改善临床症候等作用,但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证据尚不足,可以作为辅助用药。”王冉东称。
专家建议加强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等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已发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也要接受适当治疗,预防再次骨折风险。”王冉东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