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300年大宋,没有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只因赵匡胤留下3个字

300年大宋,没有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只因赵匡胤留下3个字

历代封建王朝,不论是霸气十足的秦朝,还是恢弘大气的汉朝,抑或是疆域万里的盛唐,不可一世的元朝,最终都难逃一个怪圈,都在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中被摧毁、或者遭受重创。秦朝末年有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西汉末年有绿林军、赤眉军,东汉末年有黄巾军,唐朝末年有黄巢,元朝末年有朱元璋、陈友谅,明朝末年有李自成、张献忠,清朝有洪秀全。

大规模农民起义,仿佛是封建王朝难以逃避的宿命。一次席卷天下、历经数年甚至十余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如暴风骤雨一般势不可挡,足以让一个根基数百年的强大封建朝代土崩瓦解。然而世事无绝对。还真有一个封建朝代,躲过了农民起义的生死轮回,这个朝代就是宋朝。南北两宋立国合计三百余年,始终没有出现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北宋较为著名的起义,主要有三次,分别是王小波、李顺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活动范围仅限于四川部分地区,首尾不足两年即告失败。宋江起义仅限于山东、江苏部分地区,《水浒传》说得挺热闹,海州知州张叔夜的一次伏击,就把宋江生擒活捉。方腊起义活动范围主要在浙江,仅仅持续一年多就被宋朝镇压下去。

南宋较为著名的起义,主要是钟相杨幺起义,活动范围以洞庭湖为中心,最后被名将岳飞平定。宋朝农民起义,与其他朝代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起义次数和频率不少,但单次起义无论规模、活动范围、参与人数、持续时间都极为有限,像黄巢、李自成等人那样震动天下、席卷各地的大规模起义,能够摧毁封建王朝统治、动摇王朝根基的大规模起义,一次也没有,宋朝也因此成为罕见的没有被农民起义摧毁的大一统王朝。

宋朝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原因众多,但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缺乏高水平的读书士人的参与。造反打天下,是一项庞杂繁复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敢打敢拼不怕死,是远远不够的。读书士人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饱读书史,纵览古今兴废成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大局观,能够对形势作出精准预判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决策,是农民起义能够做大做强的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

刘邦、朱元璋能够修成正果,正是因为他们决策层中,拥有萧何、张良、陈平、刘基、朱升等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人才。缺乏了他们的参与,别说打天下坐江山,就是想做大做强都极为不易。宋朝农民起义不能发展壮大的根源即在于此。宋朝的读书士人都哪里去了?答案很简单,他们绝大多数都成为朝廷官吏,成为封建王朝统治阶层成员,站到了起义军的对立面。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三个字。《宋史》记载,开宝三年,宋太祖对北宋科举制度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大革新,首次开创了“特奏名”制度。所谓“特奏名”,是指在科举考试录取人才的正常途径之外,专门针对落第文人的一项录取制度。简而言之,因为朝廷每次科考录取名额有限,大部分士人都会落榜。其他朝代,落第者只能等下一次,下一次还不中,再等下下一次。考了一辈子都没有考取的大有人在,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庞大群体。

这部分人满腹经纶、胸怀韬略者大有人在,但因时乖命蹇屡试不第,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逐渐会对科举制和朝廷心怀不满,成为一个潜在危险因素,很容易投身到封建王朝对立面,成为农民起义的一员。宋太祖赵匡胤有鉴于此,开设“特奏名”制度,凡是屡试不第的落榜士人,都有机会被选中,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参加殿试,然后授予官职。宋朝通过“特奏名”踏上仕途的官吏,能占到科举录取总人数的将近一半,有资料显示,通过“特奏名”做官的读书士人,总数超过五万余人。

通过“特奏名”制度,绝大多数优秀知识分子人才,都得以跻身宋朝统治阶层,不仅加强了朝廷统治实力,此消彼长,也使得农民起义很难吸收到精英人才,难以做大做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入仕的大门已经敞开,谁还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造反。唐太宗李世民自夸“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其实赵匡胤才真正做到这一点。后人评论说:“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

赵匡胤只用“特奏名”三个字,使得野无遗贤,也让大宋朝躲过了农民起义的生死轮回,堪称远见卓识高人一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活动,范围,统治,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人才,制度,封建王朝,部分,观点评论,李顺,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特奏名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活动,范围,统治,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人才,制度,封建王朝,部分,观点评论,李顺,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特奏名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活动,范围,统治,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人才,制度,封建王朝,部分,观点评论,李顺,赵匡胤,农民起义,宋朝,特奏名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