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觉得香港特区政府施政仍要向内地学习,尤其是政策大方向的清晰程度和市民配合政策的正确态度上。“香港夜缤纷”的活动,笔者认为甚么节目是其次,重点在于特区政府应呼吁港人提高服务质素及回复奋斗精神。实行香港夜缤纷的结果,大家都看到香港不是没有“夜市场”,而是市场没有“夜服务”。港人过分追求生活平衡,都变得好逸恶劳了,愿意在夜晚做服务工作的人愈来愈少。香港作为大都会需要的是多元化,这种情况并不健康。
房屋政策亦一样,笔者认为有三个重点应该是政府做得比过去更加好的:
其一,大家都模糊了房屋政策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共建置业阶梯”,即是说任何人口类别都有充裕的上车机会,有不少学者批评个别措施令受众享受多了,但笔者认为不同房屋政策的长短处并不是房屋政策的重点,重点是整个置业阶梯是否畅顺。因此,买一手楼虽然是很多市民的选择,但不应是房屋政策的主力,房屋阶梯畅顺的好处,是等同将原有的资源不断循环再用。二手市场转流畅顺才是供应的主要来源,全新楼应该只是少数供应。
其二,特区政府过去二十年忽略了转流率的重要性,公屋长期的转流率都是1%左右,反映到特区政府政策并不是有效地去针对整个市场运作。
不妨重推“置业资助贷款计划”
其三,既然年轻人上车是重中之重,置业资助贷款计划其实是资助房屋的终极目标,这个政策在2002年政府退出市场的时候取消,当时笔者担任香港专业地产顾问商会的会长,曾撰写白皮书要求维持针对年轻人的置业资助贷款计划,可惜结果失败。当时社会认为“买楼累死后生仔”。取消置业资助贷款计划是错误的一步,令到日后很多年轻人已失去了上车机会。本文重温一下置业资助内容,笔者认为有关内容适合现时社会的需要。
置业资助贷款计划供合资格人士在以下方案中三选一:
A)总共39万元的基本贷款(分20年免息摊还);B)最高53万元的贷款(分13年免息摊还);C)于四年内领取每月3800元毋须偿还的补助金。
房屋政策还需要更精准的管理,而不是流于表面,只关心楼价的升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