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年,唐朝灭亡后,历史又重新回到了群雄割据的乱世,即五代十国时期。在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动乱年代后,后周出现了一位有志青年柴荣,他积极组织军队,力图开疆扩土,重新统一九州大地,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奈何自己命短,最终英年早逝。后来幼主柴宗训即位,根基很脆,就这样,统一大业的接力棒间接地就传给了当时后周威望很高的大将赵匡胤。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宋,建立起了号称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高度繁荣的赵宋王朝。之后,赵匡胤也想要统一乱世,他亲自挂帅,征战四方,前后攻下了南唐、南汉、吴越等割据势力。赵匡胤先是快速荡平南平、武平及其湖南等地,又攻占荆湖。964年11月,赵匡胤向西,剑指盘踞在四川和重庆一带的后蜀,965年1月,后蜀灭亡,其范围收入大宋版图。
之后,又转向东灭掉了江南的南唐政权,南唐后主,著名的诗词皇帝李煜被迫投降。后来,东边的吴越臣服于宋。赵匡胤一鼓作气,最后又攻取了位于今广西和广州地区的南汉政权。至此,赵匡胤统一了南边除大理外的几乎所有地区。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赵匡胤在攻下四川后蜀后,云南近在咫尺,他为什么不继续向南进攻大理,夺取云南?
这个原因,涉及到一个历史典故——宋挥玉斧。这是一段有意思的历史典故,虽未见于正史,却在民间南宋笔记和云南的野史上有着另外一种记载。
这段话大意就是大理请求做宋朝的藩属国,并要求多开通城市作为双方贸易的场所,遭到了宋朝的拒绝。
其历史背景如下,965年,赵匡胤攻取四川后,大理惧怕,曾经多次派遣使者要求做宋朝的藩属国,并要求多开通几处城市作为双方贸易往来的地方,不过宋朝方面一直未答应大理的请求,直到宋徽宗时期,才勉强答应,不过此时离北宋灭亡的标志性事件——靖康之耻已经不远了。
(南宋)
上面这两段野史的记载,则是说明了宋朝军队曾经有过南下攻取云南大理段氏政权的打算,最终被宋太祖宣布以大渡河为宋和大理的边界。其理由是由于历史上唐朝和南诏后期的相互争斗损耗了大量的国力。因此,云南大理段氏在宋王朝319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无缘并入宋朝版图,一直在西南部不吭不响的存在着,直到元朝忽必烈时代才被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