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化债方案”正加速落地。本月以来,内蒙古等九省先后披露“特殊再融资债券”的相关文件,合计规模达到4102.32亿元(人民币,下同)。长久以来,中国债务的信用错配问题十分严重,信用较低的县市政府债务比重却最高。如今的化债方案思路,就是用省级债置换县市债。另有消息指,中央政府也计划发行万亿规模的特别国债用于基建投资,逆周期政策再度发力。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目前公开债券信息的九省中,内蒙古发行规模最大,达1067亿元;其次为辽宁870.42亿元;云南、广西、重庆、吉林、天津披露发债规模分别为533亿元、498亿元、421.9亿元、250亿元、210亿元;江西、青海规模较小,分别为156亿元、96亿元。从发债用途来看,多数省份用于置换存量非标、高息债务,少数省份部分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从发行时间来看,这批特殊再融资债券最早从10月9日发行,最晚为10月18日。
实际上,中国自2015年开始已实施了两轮化债政策,均采用债务置换的方式。如2015年到2018年期间,全国地方政府一共发行12.24万亿元置换债,完成置换存量目标的86%。而从2020年12月到2022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一共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1万亿元,旨在拓展省级政府的借债空间以置换县市级地方债。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占GDP 29%
当前省级政府还有多少借债空间?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万亿元,同期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万亿元,二者的差值、也就是借债空间还有2.6万亿元,其中一般债1.44万亿元,专项债1.15万亿元。分地区来看,上海、江苏、北京、河北、河南、广东的借债空间较大,均超过1100亿元;而负债率比较高的天津、贵州、甘肃,债务限额空间较小。
那么,需要化解的债务又有多少呢?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3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8.9%。其中,一般债务14.38万亿元,专项债务20.67万亿元。但市场较为担心的,还是相对“不透明”的城投债。关于这部分的债务规模,不同机构之间各有说法。较为可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3002家城投有息债务余额达到57.8万亿元,该数字远超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之和。
今年1月9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对于地方债问题做出表态,坚持中央政府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现在看来,主要是通过省级“父母”抱走“县市”孩子。
料增发特别国债提振投资
须指出的是,中国的债务结构与其他国家区别较大。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2年全球各国中央政府债务占政府总债务比重的平均数为89%,但中国中央政府债务占比大概在19%到27%。中国中央政府的杠杆率水平大约在100%左右,不仅低于美国政府的145%,较日本政府的260%更相差甚远。这也意味着,中国政府还有较大杠杆空间推动稳增长政策落地。
由于低基数因素,中国四季度经济增长较为乐观,全年实现5%的GDP目标可期。但就明年一季度来说,增长压力又会再次陡升,因此市场猜想中央政府或增发特别国债以提振投资。
兴业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假设新增1万亿元特别国债投资基建,若该笔资金在2023年内使用,将额外拉动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若推迟在2024年使用,则该笔资金将额外拉动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