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开始大封功臣,大将徐达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魏国公,岁禄五千石,并任命其为中书省右丞相、太傅、录军国重事,赐予誓书铁券。太祖称赞他: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并誉之为“万里长城”。洪武十八年(1385年),魏国公徐达因病离逝,太祖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徐达长子徐辉祖在徐达过世后继承了爵位,徐辉祖在之后的岁月里也向世人诠释了“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徐辉祖,明朝大将徐达的长子,最开始名字叫允恭,身高八尺五寸,相貌英俊潇洒且有才气,因为避讳皇太孙朱允炆的名字被赐名为徐辉祖。徐辉祖自幼就继承父亲身上的武将基因,成年之后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练兵,后又掌管中军都督府,是洪武末年少数几个知兵的勋贵,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加封徐辉祖为太子太傅。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将逢朱元璋忌日,燕王朱棣派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徐辉祖此时进言建文帝将他们全部扣下以绝后患,并说道:“高煦勇猛剽悍而且无赖,此时不除,日后定成大患!”而建文帝却在腐儒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将他们全部放归,徐辉祖派兵去追却没有追上。日后朱高煦作为燕军主将出力甚多,建文帝叹息道:“吾悔不用辉祖之言!”
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起用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帅率军北伐,徐辉祖亦从军而战。但在耿炳文军首战小败之时,沉不住气的建文帝采纳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以并不知兵的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为帅,结果致使大军全军覆没。建文三年四月,徐辉祖奉命参加白沟河之战,率军成功掩护李景隆撤退。次年正月,徐辉祖带兵北上并与燕兵交战于齐眉山,南军大胜,斩燕将李斌,致使燕军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之中。但此时朝廷中却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淮北的中央军因无帅统军而大败(徐辉祖就像一个消防员,哪里有火就被调到哪里,但始终没有被建文帝用为大将)。等到燕军渡江攻打南京时,徐辉祖依然还在带兵抵抗。朱棣攻入京师之后,徐辉祖因不愿拥戴被投入大狱之中,朱棣亲自召见询问,徐辉祖依然一言不发不愿拥戴,朱棣大怒之下,想要诛杀他却又中止。
明成祖朱棣
诛杀那些不肯归附的建文帝旧臣朱棣从未手软过,但现在杀这个让自己吃了不少苦头的小舅子却要考虑清楚。一是徐辉祖的姐姐是自己的皇后,杀了他怎么对皇后交待?二是做为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子,杀了他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因为徐达还有很多的旧部将领依然在各地统军,杀了他会不会激起兵变?朱棣虽然对徐辉祖恨之入骨,但此时却对这个人无可奈何,只得将他放回私宅幽禁,并革去俸禄和爵位。徐辉祖在被放归后,于永乐五年因悲愤成疾死于家中,时年仅四十岁。其魏国公爵位在他死后被明成祖朱棣恢复,并由其子徐钦继任(永乐十九年徐钦来朝请求辞官以归,成祖大怒之下罢其为民,直到明仁宗继位后才恢复徐氏魏国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