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是明朝军队中最特殊,也是服饰最华丽的一支。他们个个身穿与龙袍花纹相似的锦绣服,就这一点就不是普通的明军可以比拟的。高级别的锦衣卫,还可以穿着大红色蟒衣飞鱼服,更是鹤立鸡群。锦衣卫的标准武器,则是胯下所佩戴的一柄绣春刀。
明朝的锦衣卫,往那一站,简直跟现在的三军仪仗队一般,英姿勃发,帅到爆。从锦衣卫的服饰就可以看出,这并非一只普通的明朝军队,而是富有特殊使命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锦衣卫,全名锦衣卫指挥使司,实际上是明朝特设的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与之后成立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内厂,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的职责非常明确:“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锦衣卫其实就是皇帝直属的亲军,只不过他们同时还要负责侦查、缉捕、刑讯的一些工作。
根据锦衣卫的职责,其下设置了多个机构,包括经历司,南北镇抚司,亲军所等等十四所。永乐帝迁都之后,锦衣卫又分为了锦衣卫与南京锦衣卫。
锦衣卫中的亲军所就不用说了,就是皇帝的贴身保镖、仪仗队。锦衣卫之所以服饰华丽,除了仪仗的原因之外,就是为了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混淆皇帝,以方便皇帝安全离开险境。
锦衣卫经历司主要负责公务文书的处理,而南北镇抚司,则是锦衣卫事务最繁忙的机构。其中,南镇抚司主要负责卫所等军队人员犯罪的侦查、审讯、判决,甚至还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敌方将领的策反,武器装备研发等工作。南镇抚司类似于现代的军事法庭,军事情报机构,以及军事研究院。
北镇抚司,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锦衣卫了,主要负责对藩王、官员的监视、肃反工作,负责对相关人员的侦讯、逮捕、关押(诏狱)和判决。这完全就是一套独立的秘密警察与审判机构。
了解了锦衣卫的职责,就很容易明白,锦衣卫的总体数量不会太庞大。而且,锦衣卫不会像普通明军一样,天天成千上万成建制的聚集在一起。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并非对敌军的大规模作战,而是政治斗争。
按照明朝的卫所制度,卫的编制一般在5000余人。所以,明初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时,锦衣卫总人数应该在5000人上下。后来,明朝的皇帝为了强化统治,加强了特务机构,增加了人员,但全国的厂卫加在一起,应该也就是数万人最多了。而且,这些人并非全部集中在京城,而是分散在明朝疆域之内。
据史料记载,1580年,京师巡捕、锦衣卫的饷银支出仅为5万余两,而明末职业军人的年饷为15两左右。由此可以推算出,明末时,京师的锦衣卫人数应该不会超过5000人,很多外出公干,可能也不在京城。即使算上分散在各地的锦衣卫分支,应该也不会达到15万之多。那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前后,留在京城的锦衣卫在做什么呢?
普通的锦衣卫就无足挂齿了,肯定是唯上司马首是瞻。所以,我们了解了锦衣卫高级将领的所做作为,就可以了解当时的锦衣卫都在做什么了。
先说锦衣卫带俸右都督嘉定伯周奎吧,这位是崇祯帝周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崇祯的岳父。在李自成攻向北京之前,崇祯向众大臣募款,希望周奎带头捐献。结果,周奎先是哭穷,后来还是周皇后给了一部分金银首饰,才勉强凑了一万两。
像周奎这种人,崇祯指望他提刀杀敌?做梦去吧。这位国丈就坐在家里等着投降呢,然后,52万两现银的家产也悉数被李自成抄去。
再看末代锦衣卫的实际最高指挥官左都督骆养性,受崇祯之命组织守卫京城。可是,骆养性却在京城保卫战中,真正做到了兵不血刃,毫发无损的投降了李自成。当李自成被清军赶跑之后,骆养性又阴差阳错地降了清朝,被任命为了天津都督。虽然后来骆养性因为和南明使臣接触,被革职处理。不过,清廷为了收买人心,还是给了太子太傅、左都督的虚职,让骆养性安然度过了余生。
另外,锦衣卫指挥以上将领,堂上指挥乔可用、王鹏翀等人降清,在清朝的锦衣卫,即銮仪卫中任职。西司房提督孙光、北镇抚司掌刑指挥梁清宏等数人,在投降顺军后,被拷打致死。另外,也有人逃往南京,或者隐居乡野。
自然,国难临头之时,有人惜命,也有人勇于献身,只是壮烈者较少罢了。
都指挥使王国兴、指挥同知李若琏,城破后自杀殉国;千户高文彩,全家殉国。
其他知名或者不知名的锦衣卫,结局也不外乎以上几种,要不然以死殉国,要不然投降大顺或者大清,或者逃亡他乡。
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在南明朝廷中延续。南明昭宗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死于缅甸的咒水之难,成为了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自此之后,存在了近300年的锦衣卫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