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植(772-829年),字公修,出身崔氏名门,从小过继给曾任宰相的伯父崔祐甫,崔植博览经史,清正廉洁,尤精于<>。后增补为弘文生。
元和中,为给事中。他和郑覃同时任补阙官,都是名宰相的后代,每当朝廷措施有失误,他们两人就上奏指出,很有名声和威望。
元和十五年(82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皇甫镈以宰相判度支,请减内外官俸禄,植封还敕书,极谏而止。镈又请天下所纳盐酒利增估者,以新准旧,一切追偿,植抗疏论奏,镈惧而止。迁御史中丞,颇振纲纪。
时朝廷悉收河朔三镇,长庆初,幽州节度使刘总又以幽、蓟七州献诸朝,且惧部将构乱,先籍豪锐不检者送京师,而朱克融在籍中。崔植与同列杜元颖素不知兵,且无远虑。朱克融等旅店久困,希望封官效力,每天来中书省诉说,都没有任命。及张弘靖赴镇,令朱克融等从还。不数月,克融叛,复失河朔,天下忧之。
崔植亦内愧。长庆二年(822),罢知政事,为刑部尚书,旋授岳鄂观察使。不久,迁岭南节度使,还拜户部尚书。后出为华州刺史。太和三年(829)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右仆射。
长庆年初期,崔植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穆宗问道:“贞观、开元年间国家治理得最好,是因为什么?”崔植说:“太宗皇帝天生睿智,从地方上来,知道老百姓的困苦,所以全力治国;又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王圭做他的辅佐,皇帝英明臣子忠诚,相辅相成,造就了盛世,当然是自然的。玄宗皇帝在武则天皇后时,亲身经历了忧患,登基后,得到了姚崇、宋瞡,这两人日夜操劳,使国君能按正道治国。宋瞡曾亲手抄写了《尚书•无逸篇》,画成图画献上,劝皇帝出进看后反省告诫自己。后来图画陈旧朽坏,就用山水画取代了它,皇帝就逐渐懈怠了,近臣不再劝谏,奸臣逐渐当了权,以致国家大乱。过去德宗皇帝曾问我父亲崔祐甫开元、天宝年间的事,我父亲详细说了治理好坏的原因,我在童年时,就记下了他的话。现希望皇上以《无逸篇》为指南,那么全国人民就很幸运了。”
另一天皇帝又问道“:司马迁说汉文帝爱惜十户人家的财产而不筑灵台,穿黑色粗丝的衣服,穿皮制的鞋,把装奏章的袋子积累起来做成宫殿的帷幕,是真的吗?怎么这么节俭呢?”崔植说“:有名的史家不会乱说,汉朝在秦朝奢侈荒淫之后,全国贫困,汉文帝从代地来,知道耕种的辛劳,因此自身节俭,为国家积累财富。汉景帝遵从他没有改变,所以人民富足。
到了汉武帝时,仓库里的钱串都朽了、粮食都烂了,于是才能出兵征讨,威震四方;但汉武帝奢侈而不节制,后期人口减少了一半,连船和车都要收税,人民无法活下去,于是才颁布罪己诏,把丞相封为富民侯。因此帝王为国家富足不能不节俭。”
皇帝说“:您说得虽然对,但担心实行起来困难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