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
起于草莽微末,升达帝王至尊!
用现代话说,算是屌丝逆袭人生顶峰,千百年来令无数人所钦慕。正因他的人生落差如此之大,也叫很多后人对他的言行举止颇为好奇。今天便以明初著名的一场“空印案”,见识一下朱元璋是如何痛下杀手,惩戒大批贪腐舞弊的官吏。
话说朱元璋一天早朝散罢,闲来无事,信步往各官署随便遛遛,碰巧便来到了户部。朱元璋一想,正好了解一下国家财政收支账目核算的具体工作。进门后,只见户部官员同各省前来报表的计吏都在仔细的核算账目,眼睛全紧盯着桌子上的账本和算盘,谁也没注意太祖皇帝偶然驾临。
朱元璋见大伙都在忙于工作,心里非常高兴,也就不忍心打扰他们,转身正要回走,这时忽听身后有两人吵了起来,回头一看,是一个户部官员和一个外省计吏在争辩。
那官员好像在说计吏的账目没平上,计吏有些不服,俩人便对着账目指手画脚的展开争论,后来户部官员十分生气,袍袖一挥,怒吼一声:“没对上就是没对上,钱粮数字差一文也不行,这本账你必须重做!”计吏见官员发了火,这才急忙收敛态度,拱手向官员道歉。
可朱元璋听见那位官员的话,却更加高兴,心里还暗想:“朕的大明江山要是人人都能向这位官员一样,一丝不苟,认真为朝廷办事,该有多好啊!”于是也就笑着背手回去了。
下午,朱元璋睡醒一觉,忽然想起这事,觉得颇为有趣,还想看看其他户部官员如何办公。于是再次回到户部,恰巧又看见上午吵架的那对官员和计吏,还在继续对账。过了一会,就见那位官员捋须点头道:“嗯,这回可以平账了!”计吏脸上也总算露出笑容。可朱元璋却奇怪了?“嗯?”他大步走过去,一把抓起那本账,翻了翻,怒视计吏问道:“你所在的省份离京师有多远?”
计吏抬头一见是皇上,顿时吓得跪地叩头,忙回道:“有三千多里。”朱元璋眉头立刻拧成一个疙瘩,喝问他道:“那你上午回去,如何下午就能赶回来?你骑什么马跑的这么快?”计吏一听,接连“咚咚咚”叩头,吓得体似筛糠,好半天嘴里才蹦出四个字:“臣...没...回...去...”
“没回去?”朱元璋手举那本新账,怒吼道:“那上面大印是哪来的?”这一逼问,竟吓得计吏当即瘫倒在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气得朱元璋一摔账本,大喊一声:“来人!”——震惊天下的洪武“空印案”就此曝光。
历经一番彻查,朱元璋这才了解到真实情况。说起来,这还是元朝留下的积弊,那时全国各地账目由县到州到省再到京师户部汇总核对,如此一级一级地呈报上来,等户部官员一项一项核算清楚后,才算最终了结。
可是,这样层层上报难免有时会出现错误,一不相符便要重新造册,而且还要回去盖上地方衙门大印才算通过。试问?各省距离京师近的有数百里路程,远则达到七、八千里地,因点滴小错误就必须赶回原省,这样一个来回可要浪费很长时间,别忘了那还是在古代,没有飞机、高铁,靠的只是骑马。
因此,为节省在路上来回行走的时间,各省计吏临来京师之前,都会准备好盖完大印的空白账册,以便遇到账目不平时,便在空白账册上临时填写正确数目。这本来在腐朽没落的元朝末期,早已无人过问,已然形成常态。后来,大明接替元朝统一天下,各省衙门却一如既往的照搬照做,全没想到有什么严重后果。
哪知道,这位出身贫苦的朱皇帝,一向极为敌视元朝官僚这种舞弊欺诈行径,他认为这会使地方行省利用空印实行贪污腐败,加重剥削百姓,实际这犯下的也是一种欺君大罪!
认定这点,朱元璋还会惯着如此陈年陋习吗?顷刻天威震怒,明太祖接连下诏,将各地主印官员全部处死,其副手以下杖责一百充军发配,接着上上下下凡牵连被诛者,那是不计其数,“空印案”一时震惊朝野,以至于影响到民间饱学之士都把做官视为一种灾厄。
这场“空印案”发现得偶然,过程是雷厉风行,后果也极其惨烈,因而在时间上存疑,有说发生在洪武八年,有说发生于洪武九年,后来有专家确定是洪武十五年。其涉案人数也不确定,有说上万的,但肯定是超过上千,因为有记载被杀者约占当时官吏总数二万人的百分之五。
后人对朱皇帝这一做法也分成了两派,一派说他是雷霆之怒、辣手反贪;一派评他为残暴不仁,滥杀无辜。总之,历史很有趣,经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看完本篇的朋友,也将您的想法留言给我。
(更多精彩,关注公众号:李广乐园)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