酝酿多时的香港GEM市场(即创业板)改革方案出台,发力吸引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成长型公司上市,并且重新设置转板机制,简化公司转到主板上市的流程,令创业板市场得以重新定位与提升市场吸引力,刺激新公司上市与成交。值得留意的是,今次创业板改革未有提出降低上市门槛,相信避免重现数年前“啤壳”的弊端。重质不重量之下,创业板可成为初创公司上市融资首选平台,助力香港科研发展,完善创科生态环境。
高利率影响之下,环球投资市场表现波动,今年来全球新公司上市活动持续吹淡风,香港也难独善其身,即使近月新公司上市有所增加,但今年首三季新公司上市集资额跌约60%,要逆转全年跌势并不容易,其中GEM新公司上市更陷入冰封状态,如何振兴创业板市场,市场一直引颈以待。
市场重新定位 吸研发公司上市
近日港交所公布GEM咨询文件,重点提出吸引以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成长型公司上市,明显配合当前香港全力拓展创科发展,特别是基础研发与科研成果商业转化。事实上,创业板上市目标对象不局限于香港科研企业,还包括大湾区以至亚洲区内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成长型公司,似乎港交所有意重新为创业板市场定位。
咨询文件建议,研发公司在GEM上市,要达到一定要求,包括两个财政年度研发开支金额不少于3000万元、每年研发支出占营运总额不少于15%、上市市值不少于2.5亿元、上市前两年收益不少于1亿元。此举明显确保市场质素,避免滥竽充数,这样有助重建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信心。
重启转板机制 严防啤壳弊端
此外,咨询文件亦提出重新启动转板机制,并简化转到主板上的流程,包括不需要委任保荐人与印发招股书,相信可大大增加公司在创业板诱因。
事实上,数年前创业板出现“啤壳”的弊端,即有心人利用创业板上市低门槛、低成本以及可转到主板上市的便利而从中图利,公司轻装上市后,随即炒高股价,出售控股权。由于上市地位(即壳价)有价,转手获利甚丰,创业板成为“啤壳”集中地,之后港交所取消创业板转板机制与提高创业板上市门槛。
今次创业板重启转板机制,但无提及放宽创业板上市门槛,维持上市前两年营业现金流至少3000万元与市值至少1.5亿元,强调重质不重量,相信港交所严格把关,不会再现“啤壳”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首要重塑创业板市场名声,“啤壳”事件影响创业板市场功能,加上近年市场投资气氛不佳,创业板新上市活动一蹶不振,自2021年1月以来,没有新公司上市集资,目前创业板约330间公司上市,市值仅590亿元,逾九成公司股价低于1元,即是毫子股,三分之一公司股价低于0.1元,成为仙股,大部分股份日均成交额不到50万元,目前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SPHKGEM)跌至20多点,年内大跌30%,远大于恒指跌幅。
建立具质素和品牌效应市场
因此,香港GEM市场急需改革,建立一个具质素、品牌效应市场至关重要,发力吸引研发公司上市融资,打造成为初创公司首选上市平台的发展方向正确。做好做强创业板市场,发展不同层次资本市场,有利香港强化全球融资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目前是创业板变革适当时机,市场期待创业板整装再出发,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更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