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在深圳开幕。超过50位两院院士,20位大学校长、副校长,50多位新基石研究员,近200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齐聚南方科技大学,共议科学前沿和科技人才培养等热门话题。
今年的论坛以“聚焦原创,突破边界”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在论坛开场致辞中表示:“‘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希望为中国的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展示的大舞台,鼓励青年科学家瞄准原创性基础研究,不断突破认知局限,激发出更大的原始创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三位顶尖科学家共话“人才之道”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以中青年为主,39岁及以下人群约占四分之三。他们肩负着重要科研使命。
2022年,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联合腾讯“科学探索奖”项目组,共同发起了“基于‘科学探索奖’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项目,试图深度剖析“科学探索奖”作为一种新兴科技奖励的体制探索及其创新经验。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表了题为《“科学探索奖”的特征与创新》的研究报告,从“科学探索奖”的体制特征、获奖群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科学探索奖”过去五年的创新实践。
报告称,“科学探索奖”的设立顺应了全球青年科技奖励发展的趋势,具有奖励额度高、支持时间长、资金使用无限制、开放、评审和监督机制完善等特点。“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一共有89人,占中国45岁以下“高被引科学家”总人数约30%,相当一部分获奖人在基础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有希望获得应用。
“‘科学探索奖’围绕三个问题:发现人才、激励人才、培育人才,把这三方面做好了,奖项就能越办越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韩启德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
随后,韩启德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就“如何发现和支持卓越创新青年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精彩对话。
科学人才培养中,怎么发掘“潜力股”?潘建伟认为,“最重要是兴趣驱动,这是我们组建队伍时非常强调的,作为老师要尊重青年人的兴趣,帮他们找到适合做的事。”好的科学奖励体系应该是怎样的?窦贤康表示,“虽然‘钱’越多越好,但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关键是在确定的边界下怎么把有限的经费投在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学家身上。”
“科学是顶级人才的竞争,科学家要把研究作为一生中最大的爱好才可能走的更远,没有兴趣坚持不到最后。”窦贤康同时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这一代人真正要实现中国科学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阶段中要定下心来,远离一点世间的喧嚣。”
在选聘用人、项目资助、奖励等方面,如何改革和优化科学奖励的评审机制?作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科学探索奖”发起人之一,潘建伟介绍称,“项目刚组建时就设立了明确的回避制度,科学家们都做出了郑重承诺,我们非常小心细致地讨论每个项目,也保证了评选的信誉和声望。”
三位科学家共话“人才之道”。
五场学术报告,激荡科学前沿
论坛现场,5位顶尖科学家结合自身科研进展与成果作了学术前沿分享。他们的报告,凝结着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群体的探索思考和前瞻研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带来了题为《医学科技发展创造性动能的挖掘和注入》的学术报告,分享医学科技创新之路。她指出,“践行医学科技创新之路,一是‘挖掘’,深入探究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二是‘注入’,为医学科技创新的发展输送持续的动能。然而,无论技术多么先进,人才永远是关键。我们必须在多个维度深入挖掘、精心培养临床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战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以RNA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已经蓄势待发,呈现不可阻挡之势。”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雪梅在《RNA:生物技术的前沿》报告中讲道,“作为‘DNA到RNA到蛋白’这一中心法则的中心分子,RNA自然具备影响生命活动的功能,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操控RNA产生推动医药及农业发展的新技术。自从新冠疫情中mRNA疫苗异军突起,RNA走向前台,成为生物医药及先进农业领域的明星分子。”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人体胆固醇水平受到遗传和饮食的双重影响,这背后的分子机制是什么?降脂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基于最新科学发现研发更好的降脂药物?围绕这些科学界和大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在其学术报告《饮食、遗传与胆固醇代谢》中给出了答案。
围绕不久前韩国科学家声称的室温常压超导体引发的社会关注,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亚愚在他的报告《从绝缘陶瓷到高温超导》中,介绍了超导物理现象及目前仍然有待解决的高温超导之谜。他介绍,“超导现象是一个极为美妙、极为深刻的物理现象,而寻找高温乃至室温超导体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其有可能对物理研究和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冰川到沙漠,从深海到高空,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充满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就这些神奇的关键在于其利用表界面实现与周围环境的水、能源的高效交换。模仿生物表界面而发展的仿生科技已遍及人类涉足的众多领域。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王钻开在《解决水与能源危机的仿生之道》报告中分享了如何利用仿生科技解决水、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探索。此外,围绕“科技会让人类文明走向何处?”这一话题,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与两位“科学探索奖”获奖人陈鹏、王书肖进行了圆桌对谈。
2023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和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五年。
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科学家们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腾讯始终尽可能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当前,学科交叉、跨领域合作与系统集成创新成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加速器”。“青年科学家50²论坛”是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已成功举办三届,也是目前国内科学界阵容最强大、领域跨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科技加速发展、中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机遇期,科学家们积跬步以至千里,去实现科学梦、家国梦。他们在进行的,是一场必要而伟大的探索。而腾讯,是其中笃定的支持者。腾讯生于改革年代的深圳热土,得益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信任,科技的红利,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大型数字科技公司。饮水思源,企业可以做好国家基础研究的补充力量,支持科学家聚焦前沿科技与原始创新,助力科学家为推动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