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
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走进它们,触摸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著名学者郭沫若曾这样形容安阳。诗句里的帝都指的就是现在的安阳殷墟。举世闻名的殷墟遗址自20世纪初开始发掘以来,出土了数以百万件计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在安阳建一座博物馆,把殷墟出土的"宝贝"都留在安阳,是安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多年来的夙愿。2005年9月25日,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为配合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安阳市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经过多次协商,达成合作协议。安阳市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按照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的建设方案建设殷墟博物馆,展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负责提供。殷墟博物馆于2005年3月16日动工,当年9月17日落成,9月25日开展。这种快速度和高质量在国内博物馆史上堪称奇迹。
商王朝与殷墟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其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蜚声中外而又影响深远,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可或缺、辉煌壮美、璀璨绚丽的一页,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和保护。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大陈列诠释殷商文明
博物馆陈列围绕“文明”这一核心概念设计。它选取考古学关于“古文明通常具有城邑、冶金术、文字以及发达的礼制‘四大物化表征’” 的理论,将陈列分为5大板块,分别是:大邑商厅(第一展厅) :表现商王朝都邑安阳殷墟的城市面貌、青铜器厅(第二展厅) :表现商王朝发达的冶金术、玉器厅(第三厅) :表现以商王朝玉器为代表的礼制、甲骨厅(第四展厅) :表现商王朝成熟的文字、特展厅(第五展厅) :陈列“司母辛鼎”等国之重器。
从绿草如茵的地面行至地下博物馆入口,需要经过一条“回”形走廊。这条走廊被赋予了时间概念:假定地面为“当代”, 在走廊内侧用青石铺成一条“时间线”,将中国历史按历朝历代逆时示出,从公元1911年直至公元前1046年。人们沿着这条“历史走廊”逆行中国历史,最终“进入商王朝”展厅内的故事围绕文物展开。
一片甲骨惊天下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方块字。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殷墟博物馆甲骨厅陈列的甲骨近100片,其中90%以上刻有卜辞。
甲骨文内容庞杂。但其基本内容包括有祭祀、征伐、田猎、天象等类。文字厅中的“甲骨文内容分类解读”提供了甲骨文原文、隶定、中文解读、英文翻译,可供参观者细心咀嚼。例如当年罗振玉收藏的甲骨中,有一片记录着商王朝与西北强族的关系。这片甲骨显示:在不足30天的时间内,分别有名叫长友角、妻竹、止嘎的3个人报告了4次西北工方、土方入侵的报告。强敌入侵还引发当地百姓逃亡。
亚长牛尊——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是现今为止,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亚长牛尊于2001年出土于安阳市殷墟花园庄一所墓葬。这座墓葬保存完好,是殷墟少有的未被盗掘的商代墓葬。此尊整体作牛形,通长40cm,带盖高22.5cm,腰围52.5cm,注口长12.9cm、宽9.1cm,重7.1kg。牛体态健壮,牛头前伸,口部微张,其眼、耳、鼻、角、腹、尾以及其他体貌特征均生动逼真。牛身满饰龙、鸟、虎、象等各种动物形纹饰。造型奇特瑰丽,纹饰繁缛精美。
这件青铜尊仿水牛制成,栩栩如生的造型体现出工匠对水牛特征把握的精准性,也是当时殷墟气候的直接反映。据安阳殷墟博物馆的专家介绍,尊是酒器的一类,亚是武官的称谓,长是家族长氏的意思。这件通体遍饰神性动物纹样的牛尊,不仅仅是一件祭礼的酒器,更是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媒介,担负着沟通天地的神圣职责。
该牛面部铸铭文“亚长”。亚长是商王朝南部“长”国的部落首领,是商王朝地位仅次于妇好的军事将领,也是这座墓葬的主人。据介绍,从陪葬品可知,除了青铜礼器外,亚长随葬了象征军权的铜钺7把,另有兵器如卷头刀3把、铜戈73把、铜矛78把、铜箭头800多个。而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能征善战的妇好也仅随葬铜钺4把,另有91件铜戈,没有铜矛。从兵器看,亚长墓似更胜一筹。这说明亚长生前应曾领兵出征。
去年,亚长牛尊登上了央视的《国家宝藏》栏目,著名影星吴樾作为亚长牛尊的国宝守护人在看到这座精美的青铜器后,发出了“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那个时候被称为青铜时代”的感慨。
殷墟妇好墓——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墓
提到殷墟,就不得不提到妇好墓。妇好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女政治家和军事家。她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死后庙号为“辛”。殷墟博物馆内的另一件镇馆之宝就是出土于妇好墓的司母辛鼎。该文物是1976年出土于殷墟宫殿遗址妇好墓中。殷墟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司母辛鼎共出土两件,其中一件收藏于殷墟博物馆中,另一件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殷墟博物馆中的司母辛鼎通高80.5厘米,重128公斤,鼎体四角各有扉棱一条,口下饰兽面纹一组,由两条对称的夔纹构成,以扉纹作鼻梁,以云雷纹作衬底,腹部四面左右侧和下侧分别饰有排列规整的乳钉纹各三行,足上端外侧饰兽面纹,内壁中部有铭文“司母辛”三字。
“司母辛鼎是妇好子嗣为祭祀其母亲所铸造的,该鼎造型硬朗,庄重大气,是商周时期少数几件百公斤以上的重型铜器之一。”工作人员介绍。
在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中记载,妇好曾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她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是商代的祭司。然而,妇好不幸在三十余岁去世,武丁十分悲痛,将妇好破例葬在当时的宫殿区,并在墓葬的正上方修建了一座享堂,定期进行祭祀活动,这在商朝时期是非常少见的。
据悉,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过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此外还有石器、象牙制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贝壳,器物异常精美。
殷墟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风采,以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为主体的殷商文化,在人类古代文明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博士说:“殷墟博物馆内展出的任何一件藏品,都价值连城,一片甲骨就足以再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青铜器厅和甲骨展厅,不论是展品的品相,还是设计布局和格调,在全世界博物馆中都是最好的。”
来源:大河报、华龙网、大河网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