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教育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青年纪录片导演张学娇在重庆一家茶馆拍摄纪录片。受访者提供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拍摄纪录片《澳门二十年》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王廷轩在街头采访。受访者提供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的拍摄现场。受访者提供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正在拍摄纪录片。受访者提供

纪录片的“温度”是怎样的?

“是‘冷’也是‘暖’。”回答这个问题时,许多青年纪录片创作者的答案似乎有些矛盾。

透过这聚焦真实世界的镜头,人们能看到基层派出所警察的执勤日常,体会他们守护一方安定的酸甜苦辣;能聆听“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和文物修复工作者一起对话历史;能认识热爱唱歌的夜班的哥,从他认真生活的样子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贴近当下、关注现实,这些出自青年纪录片创作者之手的作品把生活的火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他们同龄的观众中,激起一场纪录片热潮。

纪录片的真实属性决定了它“冷”的特质——“冷眼旁观”的镜头,冷静对待的方式。然而纪录片也是“暖”的,这份暖意来自平凡生活的温度。感知生活的温度,靠的是纪录片创作者的镜头:这镜头的“眼力”不得不敏锐,否则会与生活里流淌的温情失之交臂;这镜头的“意志”不得不坚定,否则无法在互联网同质化、碎片化的信息流中捕捉令人深省的议题;这镜头的“态度”不得不真诚,否则无法在不寻常的现象里,洞察让人共鸣的情感。

生活的“每一帧”画面里都有故事

海浪轻摇,夕阳西下。甲板上,一位耄耋老人举起手中的食物向天空望去。盘旋的海鸥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善意,时不时来到他的身边,叼走食物。

这温馨的画面,青年纪录片导演张学娇和摄影师早就“揪住不放了”。正值端午假期,张学娇在这艘大连开往烟台的邮轮上拍摄纪录片《纪实72小时》,她希望这三天能收获来往旅客的故事。老人身后的一位中年男子朝她走来,才让她从眼前画面中恍然回神。

中年男子先看了看镜头里的老人,对张学娇说:“这是我的父亲。”在接下来的旅途里,中年男子和张学娇聊了很多:老父亲身患绝症,他决定带着从未走出过农村的父母游历中国。他没有让父亲知道得病的消息,但一向勤俭的父亲一反常态,在旅途中从未阻止过儿子花钱。这位父亲“应该知道点什么吧”。

戏剧般的故事发生在真实世界里,心照不宣的“中国式父子情”让张学娇久久不能平静。张学娇没想到,甲板上美好画面的背后竟有如此暖心的故事。

“走进越多普通人的生活,我越感到对生活知之甚少。”张学娇认为,浩瀚生活里的故事就是纪录片源源不断的养料,敏锐感知生活的人总能在其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成片没有播出这段故事,因为张学娇不忍心,她怕影片的上映会打破父子之间的这份默契。她有信心,一双敏锐的眼睛,还能在生活的“每一帧”画面里寻找线索。

纪录片创作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王廷轩分享了类似的感受。在拍摄《澳门二十年》时,他把主人公定为一名电信工程师。主人公每天在珠海和澳门之间通勤的生活成为一个切口,通过他平凡却精彩的生活,观众可以真实地体会澳门通关政策的发展变化、当地人面向未来的信心。在王廷轩看来,越是宏大叙事的主题,往往越要通过个体的视角来展示,因为“宏大是由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构成的”。

在众声喧哗中把握艺术性叙事

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韩岳的纪录片课堂上,学生经常拍摄有关非遗的选题。

选题的初衷固然好,但高度同质化的表达方式让韩岳轻叹——有时候,年轻人的想法未必有新意。

“内容不外乎这几个:技艺,传承,匠人精神。”韩岳掰着指头把常见的拍摄套路数了一遍。“学生中99%的非遗选题跳不出这些模式。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得到信息太容易,可是这些信息碎片化又流于浅表。”在韩岳看来,好的纪录片不一定面面俱到,但应该有创意、有思想、有深度。

王廷轩常常思考相同的问题,在众声喧哗的自媒体时代,到底什么才是纪录片人应该把握的叙事议题?

2017年,王廷轩跟随导师为纪录片《天工苏作》进行采风调研。路上,他与导师讨论起一个字来:“觉”这个字,妙就妙在它的两个读音正好对应了电影的虚构与非虚构属性。有的影片带给观众的体验像睡觉时的美梦一场,有的影片则用生活的真谛让人觉醒。

在这部讲述苏州非遗传承人的纪录片《天工苏作》中,简针绣法发明者因参展作品的风格与苏绣传统风格大相径庭,几天之内愁白了头;享誉千年的“香山帮”建筑技术站在了历史岔道口,标准高效的现代管理模式与父辈工匠们慢工细活的传统观念发生巨大分歧……变革之势、时代之问如雨点般散落全片。

“苏绣也好,‘香山帮’建筑也罢,它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们的生命力还在吗?”王廷轩带着强烈的社会关切走入非遗传承人的生活场景,把他们转型路上的矛盾、求索连同精妙绝伦的技艺一同铺陈,让观众体会其中饱含的辛酸与热忱。

纪录片何尝不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反复求索?“拍视频早已不是什么‘科技狠活儿’,纪录片人该怎么做?我认为要继续往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走。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抱新技术,也要拥抱火热的生活。”王廷轩说。

故作深沉不如以诚相待

2017年年末,张学娇带着团队来到湖南长沙解放西路的一家粉面馆,记录跨年这几天发生的点滴故事。

新年的希望、市井的温情、年轻人蓬勃的生命力……张学娇对这部作品立意的设想体现了她的雄心。她甚至想好了影片应该如何结尾:烟火照亮了湘江两岸,蜂拥而至的年轻人在绚丽夜空下交换新年祝福。

没承想,一场雨的到来让一切变了味儿。镜头里并没有出现很多年轻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学娇想要的素材“迟迟没来赴约”。

问题碎,节奏快,总在即将深入的时候跳到下一个故事,韵味不足……这部影片给张学娇留下了星星点点的遗憾。

如何才能拍出那种回味悠长的韵味?张学娇陷入沉思。

何不轻装上阵,走进火热生活,用自己年轻的眼睛去看世界?张学娇决定放弃原来“故作深沉的设想”,放下所有预设,用真诚的视角观察年轻人。这一次,她把镜头对准了时下很流行的潮玩现象。

清晨6时,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上,张学娇一行人的身影淹没在万人排成的长龙中。

“他们好疯狂,为了买到限量玩具通宵排队。”张学娇想试着了解这些买玩具、玩娃娃的“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在一群活蹦乱跳的年轻人中,一名四五十岁的中年女士吸引了张学娇的注意。原来,她是在替女儿排队。她的女儿是一名医生,非常喜欢潮玩,因工作忙碌无法来现场。这对母女一直是彼此生活中最重要的陪伴。这位女士拿出了一个玩具告诉张学娇,其他的玩具都是女儿指定要买的,而这个限量款的玩具是她自己选给女儿的生日礼物。

“你会发现,买玩具的人内心深处渴望的是陪伴,是抒发,是以此为媒加固感情纽带、拓展社交圈子。”张学娇说。

潮流现象难以理解吗?当代年轻人很另类吗?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吗?这位不再故作深沉的青年纪录片创作者,用镜头带领观众穿街走巷,最终反而收获了来自观众的深沉的思考。

“是真诚给了纪录片魔力,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温暖了镜头内外的生活。”张学娇在总结经验时这样写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看!镜头内外的生活如此火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