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与景泰帝朱祁钰哥俩都具有传奇色彩,如果要从治国理政角度来看,朱祁钰更适合做大明朝的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死后,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只有八岁,还好老爹给他留了很多贤臣辅佐,比如原来的三杨内阁悉数留了下来。那是的朱祁钰被哥哥朱祁镇封为郕王,但是并不让他就藩自己的藩地,一直把他留在北京,哥俩儿的关系非常的好。
朱祁镇是为传奇皇帝,在明朝两百多年时间里,唯一一个两次登基的皇帝,第一次当皇帝期间,他宠信太监王振,正好又遇到明宣宗留给他的辅佐内阁成员死的死,退的退,他彻底的放飞了自我。
朱祁镇虽然宠信太监王振,但并没有倒荒唐的地步,直到正统十四年,瓦剌对明朝频繁南下骚扰,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决定御驾亲征。在经过两天的准备后,率领二十多万人马出发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土木堡之变”损失了明朝大半精英,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了,北京危机,大明危险。
朝中的大臣一片慌乱,危难之中,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力排众议,与孙太后商议后,立朱祁镇的兄弟郕王朱祁钰为帝,稳住局势,力抗瓦剌。
朱祁钰在危难之间登基继位,立刻组织全国力量进行北京保卫战。景泰帝朱祁钰比朱祁镇还要年轻,他当皇帝的是也就22岁,年幼天子却展示出了相当强大的内心,否定迁都南京,稳定人心,任命于谦进行军事对抗瓦剌。
北京保卫战是朱祁钰短短8年皇帝时期最大的亮点,力挽狂澜,确保了大明江山经过了建国来最大的危机,当时的情况甚至比明末时期崇祯时期还要严重。
朱祁钰继位期间,展现出了成熟政治家的才能,任用贤能的官员,在朱祁钰期间,明朝没有出现大的权臣和宦官,这与朱祁钰的理政能力有莫大的关系;通过北京保卫战,朱祁钰非常清楚明朝军事上的薄弱和腐败,他对军事的改制对后世朝代影响很大。
朱祁钰唯一让后人诟病的地方是没有及时的迎回明英宗朱祁镇,我认为他唯一的缺点是朱祁镇回来后,没有找机会和借口杀了他。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虽然不受弟弟景泰帝的待见,但并没有要他的命,朱祁钰念及兄弟感情,不但没有杀他,甚至还让他居住在皇宫内,史称“南宫”。
朱祁钰一门心思当着贤明皇帝,朱祁镇一门心思守着钱皇后在南宫度过余生,直到朱祁钰病重期间,以徐有贞(当初他力主迁都南京)、石亨、曹吉祥为首的政治投机者们拥立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复位成功。
朱祁镇复位后,对景泰帝朱祁钰朝中的旧臣进行了清算,杀了一大批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功臣,包括立有不世之功的于谦。这是朱祁镇两起两落当皇帝最大的败笔。
朱祁镇重新当皇帝后,在理政反面虽然没有朱祁钰出色,但还是吸取了第一次当皇帝的教训,他重用贤臣,并对当初拥立他的政治投机分子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进行了清算。
整体来说,景泰帝朱祁钰比朱祁镇更适合当皇帝,这和能力没有关系,主要是心态问题,朱祁钰能够在最危机的时候扛住压力,力挽狂澜,确保江山不失,而平稳期间朱祁钰的政务能力也是相当的不错,朱祁钰是个内心坚强的人。
朱祁镇由于少年继位,需要成长,而在成长期间受到了奸臣的蛊惑,差点给明朝带来了灭顶之灾,后又受到奸臣蛊惑,轻易答应了“夺门之变”,还好成功了,如果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只要于谦出手,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从这点看来,朱祁镇是个冲动而少谋的人,这样的人当皇帝有着明显的短板。
朱祁镇也有着人生少有的亮点,临死的时候,他下旨废除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人殉制度,这展示了他人性的光辉。
“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朱祁镇和朱祁钰到底是兄弟情深,虽然在帝位上有所嫌隙,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但他们双方都没有对对方下死手,朱祁钰死后没有葬入皇陵,无论是明英宗朱祁镇还是其子明宪宗朱见深都深感后悔和遗憾。
明宪宗对景泰帝朱祁钰的评价最为中肯:
“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殆将八载。弥留之际,奸臣贪功,妄兴谗构,请削帝号。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诸奸于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号,其议谥以闻。”[3]“拔擢贤才,延揽群策。收既溃之士卒,却深入之军锋。保固京城,奠安宗社。申严战守之师,再遣奉迎之使。卒致也先悔过,先帝回銮。尊养之礼有加,谗间之言罔入。始终八载,全护两宫。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
景泰帝朱祁钰虽然在历史上提及很少,却不妨碍他是一位伟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