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是个多疑、残忍的人,但这种人格缺陷并不能阻止他书写历史传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朱元璋掀起波澜,让人惊叹,是不能忽视的,值得后人关注。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现代人的角度看,他从一个乞丐到当时社会权力的顶峰。于是,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成了现代人研究的话题,其中最热门、最具争议的话题是:朱元璋什么时候去世的?埋在哪里?
对于朱元璋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是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九日,也有人认为是闰五月五日。其实,对一个皇帝来说,他的生死存亡是一件比天还大的事情,因为,皇帝的死意味着皇室会变色,死去的皇帝夺走了一个政权,新登基的皇帝将带来一个新的政权。那是一个集权的时代,皇帝一旦掌权,就有了相应的大臣。
那么,对于传说中的皇帝朱元璋的死亡时间,为何有那么多的说法,如此扑朔迷离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代史料记载模糊,无法考证。史书是时代的规范,是查阅有关历史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记载不完整,给后来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据《明史·惠帝纪》记载,太祖在31年内于5月去世。这一历史事实只能解释朱元璋5月去世的原因,而不能解释日期。但幸运的是,关于朱元璋下葬时间的史料记载得非常清楚:朱允炆是辛卯皇帝,明年是建文元年,是高祖皇帝下葬孝陵的日子。从“辛卯”字可以看出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六日下葬的。
一般来说,死者应该在他死后的第七天埋葬。由此推断,朱元璋的死亡时间应为洪武三十一年五月九日。然而,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吴朴在《龙飞纪略》中说,朱允炆是一位非常讲究礼仪的皇帝。祖父去世后,他遵守礼节,于7月下葬。
从原则上讲,皇帝之死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他的死亡时间应该记录得更清楚些。为什么明朝的史官们会反其道而行之?原因是朱允炆很快把朱元璋埋了以后,他觉得别人会抓着这件事,说自己的用意不对,就故意混淆视听,好掩人耳目,不给自己留下污点,也不让对手有机会占便宜。
那么,朱允炆为什么敢拿天下舆论,尽快埋葬朱元璋呢?
观点一:朱元璋的选择。朱元璋死前,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争权夺利,对政治不感兴趣,这会让别国获得利益,从而放弃他为之奋斗的江山。他留下遗言,力劝朱允炆死后赶快安葬,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观点二:受气候因素影响。南京素有“火炉”之称。五月,天气炎热干燥,夏天闷热难耐。南京的天气更热,为了让尸体不再发臭,朱允炆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立即埋葬朱元璋。
第三点:渴望登基。当时的国王大多在自己的领地里,对南京的情况一无所知。朱允炆作为高祖皇帝最疼爱的孙子,始终站在他的一边。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了不让王公回京城闹事,朱允炆决定尽快埋葬朱元璋,在他占领天空的时候夺取王位,等待国王们到达北京南部,悔过自新已经太晚了。
查阅史料,仔细分析,无疑第三种观点更具说服力。决定作出后,朱元璋将葬在哪里?
那么,朱元璋的葬礼怎么样?
据记载,当时南京的13个城门安排了一个特殊的葬礼仪式,同时出殡。突然,整个城市都悲痛欲绝。在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并不是特别新奇,但大多是当地富裕家庭为防止盗墓贼盗墓而采取的措施,从而混淆视听,使逝去的亲人不受干扰,安静地睡觉。人们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这样做是令人困惑的。
朱元璋下葬不久,就传出朱元璋不是葬在孝陵,而是单独葬在朝天宫。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听说过:每天晚上在小玲,都会听到一个女人的哭声。后来,有人说这个女人是大脚马皇后。死后,她守着一座孤零零的坟墓,没有人可以谈论,所以,她非常孤独和悲伤。这一说法只是对朱允炆速葬朱元璋,以及朱元璋单独安葬给出的合理解释。然而,无论这一说法多么天衣无缝,一些学者仍然不认同。
清代学者甘熙在《白下琐言》一书中说,朱元璋不可能只为马皇后建一个安葬地。此外,朱允炆注重礼法,注重礼法,他怎么忍心把祖父葬在外面?
总之,关于朱元璋葬在何处,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无定论。
1998年以来,江苏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所的专家在宝城发现了大型地下建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利用先进的无损磁测技术探测发现,保定下面就是明孝陵的地下宫殿。但目前无法进入墓穴,也无法确认朱元璋葬在这里。
虽然,这个悬而未决的谜团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解开,但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团将不再是一个谜,一切都将向世人揭晓。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朱元璋》、《明史·卷四·本纪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