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清官,欧阳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宋仁宗时期曾经同朝为官,有过一段交集。欧阳修曾经向朝廷推荐过包拯,称赞包拯“清节美行”,不过到了后来,欧阳修又向皇帝批评包拯。说他“学问不深,思虑不熟”。那么,包拯为何先得到欧阳修的推荐,又遭到对方的批评呢?
一、欧阳修推荐
包拯出生于997年,比欧阳修大八岁,两人都是在天圣年间考中进士的,包拯是在天圣五年(1027年),欧阳希是在天圣八年(1030年)。此后,包拯长期在外地任职,历任天长知县、知端州、河北都转运使、知泸州等职。到了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出事了,他因保荐官员失误,被降职为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此时的欧阳修正在朝中任职,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参与《新唐书》的编修工作,他还奉命出使辽国,引起了辽国皇帝的重视。在得知包拯被贬后,欧阳修向宋仁宗上书,极力推荐包拯等人,他称赞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谠言正论,闻于朝廷,自列侍从,良多辅益”,他还建议“亟加进擢,置之朝廷左右”。
二、欧阳修批评
在欧阳修的推荐,包拯在第二年八月恢复刑部郎中的职务,并出任知江宁府。到了这年年底,包拯升任权知开封府、右司郎中。此后,包拯一直在朝中任职,历任权御史中丞、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到了嘉祐四年(1059年),宋仁宗下旨,让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出任权三司使。欧阳修闻讯,立即上书批评了包拯。
在奏疏里,欧阳修说道,“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总而言之,欧阳修反对包拯出任权三司使,还说包拯的做法是“蹊田夺牛”。这个典故出自《左传》,意思是说,因别人家的牛践踏了自家的田地,就把牛夺走,纳为己有。欧阳修毕竟是大文学家,真是骂人都不用脏字!
三、因何而结怨
在包拯死后,欧阳修主动提出为包拯撰写墓志铭,遭到了包夫人的拒绝,说已经请吴奎来写了。那么,欧阳修为何会攻击包拯,与其结怨呢?众所周知,包拯性格耿直,弹劾其官员来更是无所顾忌。他在担任权御史中丞期间,先是弹劾了三司使张方平,接着又弹劾了继任者宋祁,导致两人先后被免职。
张方平也好,宋祁也罢,两人都与欧阳修的关系非常密切。眼见两位朋友被弹劾,欧阳修十分不满。就在此时,宋仁宗又任命包拯为三司使,这更让欧阳修感觉不爽。于是,欧阳修借机批评包拯,反对他出任三司使。虽然宋仁宗没有理睬欧阳修,但包拯却“家居避命”。此后宋仁宗不断催促,包拯才在第二年上任。